重庆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的干裂缝和侵蚀面及其意义

被引:10
作者
姜红霞 [1 ]
吴亚生 [1 ]
袁生虎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不详
[3] 玉门油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
[4] 不详
关键词
干裂缝; 微生物岩; 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 海平面下降;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7.01.007
中图分类号
P534 [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剖面研究揭示,重庆老龙洞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上下地层中发育厚约3m的微生物岩。该微生物岩的上部发育树枝状构造,下部具斑点状构造,因此被明显的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上部岩层顶面发育有侵蚀面,下部岩层顶面发育干裂缝。根据微生物岩上下岩层的沉积相分析和相关资料的对比研究表明,研究区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经历了暴露和侵蚀过程。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这一重要地质时期的海平面变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晚二叠世末的生物礁出露及其意义 [J].
吴亚生 ;
范嘉松 ;
金玉玕 .
地质学报, 2003, (03) :289-296+433
[2]   四川上二叠统老龙洞生物礁及其成岩作用 [J].
强子同 ;
郭一华 ;
张帆 ;
严传太 ;
郑家凤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5, (01) :82-90+125
[3]  
Extinction pattern of reef ecosystems in latest Permian[J] . YaSheng Wu,JiaSong Fan,HongXia Jiang,Wan Yang.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2007 (4)
[4]  
?Microbialites in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interval in central China: Structure, age and distribution[J] . Steve Kershaw,Li Guo,Andrew Swift,Jiasong Fan.Facies . 2002 (1)
[5]  
Uppermost permian reefs and permo-triassic sedimentary facies from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Sichuan Basin, China[J] . Dipl.-Geol. Joachim W. Reinhardt.Facies . 198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