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和民间借贷利率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分析

被引:1
作者
曹协和
吴竞择
邱彦华
黄翠玲
黄静慧
机构
[1]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贷款利率; 新农村; 民间借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4 [信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20202 ;
摘要
近年来,中央一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支农惠农政策,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但在金融支农工作中,利率上浮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矛盾,突出表现在贷款利率的定价方面,农村信用社既要把支农作为中心工作,尽可能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又要考虑自身收益,对信贷资金予以高位定价,维持较高的贷款利率水平。一方面贷款利率上浮幅度过大,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加重农民负担,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要求不符;另一方面因农户贷款额度小、笔数多、管理成本大,又必须维持偏高的利率水平。使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几乎抵消。金融部门如何有效支持三农,将利率变化带给农民的负担降到最低点,应成为我们当前认真研究的课题,分析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及民间借贷利率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关对策及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5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中金融问题研究 [J].
王建文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7, (05) :38-42
[2]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制度环境变迁研究 [J].
潘朝顺 .
西南金融, 2005, (05) :17-19
[3]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研究述评 [J].
万江红 ;
狄金华 ;
张翠娥 .
经济师, 2005, (03) :234-236
[4]   论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主要成因及对策 [J].
肖本华 .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 (02) :3-4
[5]   农村民间金融:变迁路径与政府的行为选择 [J].
李伟毅 ;
胡士华 .
农业经济问题, 2004, (11) :28-31+79
[6]   论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治理 [J].
黄孝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4, (06) :49-53+143
[7]   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与农村民间金融的制度化 [J].
邓大才 .
人文杂志, 2004, (05) :81-86
[9]   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现状与重点改革政策 [J].
李丹红 .
金融研究, 2000, (05) :11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