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中粳稻播栽密度和追氮方法的扩库增源效应研究
被引:15
作者:
蒋之埙
黄仲青
李奕松
张培江
杨联松
许传万
不详
机构:
[1]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
来源:
关键词:
中粳稻;播栽密度;追氮方法;有效库容;经济产量源;
D O I:
10.16872/j.cnki.1671-4652.1998.01.010
中图分类号:
S511.0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94~1996年选用中粳分蘖力较弱的大穗型组合80优121和分蘖力强的多穗型品种西光,在合肥进行播栽密度和追氮方法试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粳稻库、源形成与播栽密度和追氮方法密切相关,其有效库容和经济产量源均与稻谷产量呈线性关系。稀播少本栽的平均每穗颖花数和单位颖花量显著加大,单位有效库容扩大16%左右,后期干物质生产量增9%~13%。追氮采取“轻攻蘖重保花措施”使大穗型组合有效库容扩大10.8%~14.5%,后期增源15.9%~28.5%。多穗型品种采取“重攻花轻保花”措施有效库容扩大4.1%~14.7%,后期增源6.5%~29.7%。播栽密度和追氮方法库、源效应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多穗型品种稀播少本栽与“重攻花轻保花”配套,大穗型组合超稀播单本栽与“轻攻蘖重保花”配套,可使有效库容和后期增源均多40%左右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0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