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东亚飞蝗生殖的研究:雌蝗成虫卵巢发育过程中核酸和蛋白质的代谢与激素调节
被引:4
作者:
夏邦颖
郭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卵巢发育;
DNA;
RNA;
核酸;
东亚飞蝗;
大头蚂炸;
蛋白质;
D O I:
10.16380/j.kcxb.1974.02.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报道东亚飞蝗交配后雌蝗卵巢中核酸和蛋白质的含量变化,以及孤雌生殖和雄蝗促性腺因子对卵巢中核酸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雌蝗羽化后7—10天进行交配,卵巢开始迅速发育,卵巢鲜重、总磷量以及蛋白质含量皆迅速增长,同时末端卵母细胞长度亦不断增加。到羽化第15天时卵巢已接近发育完成。末端卵母细胞长达6.2毫米。在各种磷化合物中,酸溶性部分在羽化15天时占总磷量的70%,磷脂磷可达20%。这表明酸溶性磷化合物和磷脂在卵巢发育过程中有较高的代谢和积累。卵巢中RNA-P增长28倍,DNA-P,增长6倍。RNA/DNA比值随着卵巢的发育而增加,这标志着蛋白质在卵巢中合成;对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也证实了这一点。如果以RNA-P和DNA-P占总磷量的百分含量或以每百毫克卵巢鲜重计算其含量,则在卵巢发育过程中反而皆相对降低,表明卵巢中其他含磷化合物的积累优于核酸磷的增长。当雌蝗第一次产卵后,卵巢的各组成成份迅即减少,此后四天内卵巢中核酸和蛋白质的含量复可再度迅速增长,末端卵母细胞(即原未产卵前之末端第二卵母细胞)亦进一步长大,从而表现了卵巢发育的周期性变化。 人为隔离的孤雌生殖的雌蝗在羽化后40天内,卵巢发育缓慢,其末端卵母细胞长度增长缓慢,卵蜒中核酸和蛋白质的含量皆较低,相当于正常发育卵巢5—10天的水
引用
收藏
页码:148 / 160
页数:1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