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第四纪中国自然环境变迁的原因机制
被引:12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怀仁
徐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
徐馨
李国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
李国胜
机构
:
[1]
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
来源
:
第四纪研究
|
1989年
/ 02期
关键词
:
第四纪;
自然环境变迁;
机制;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作者在重建晚第三纪和第四纪古气候环境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晚第三纪和第四纪古气候之间的显著差异以及引起中国第四纪自然环境大幅度变迁的主要原因机制。中国新生代晚期构造运动导致自然环境的巨大变迁,其中青藏高原隆起的影响尤为突出。作者认为,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反馈作用、季风环流的加强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协同成为中国第四纪气候大幅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当然也是新生代晚期以来,尤其是中更新世以来中国自然环境变迁的主要原因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1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依据孢粉分析讨论北京猿人生活时期及其前后自然环境的演变
孔昭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孔昭震
杜乃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杜乃秋
吴玉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吴玉书
任振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任振纪
罗宝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罗宝信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不详
[J].
科学通报 ,
1981,
(17)
: 1065
-
1067
[2]
中国东部第四纪自然环境的演变
杨怀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杨怀仁
徐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徐馨
[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0,
(01)
: 121
-
144+166
[3]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
李吉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李吉均
文世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文世宣
张青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张青松
王富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王富葆
郑本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郑本兴
李炳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李炳元
[J].
中国科学,
1979,
(06)
: 608
-
616
[4]
西藏第四纪地质[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 1983
[5]
青藏高原地质构造[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编, 1982
[6]
Quaternary climatic changes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in SE Asia[J] . H. Th. Verstappen.GeoJournal . 1980 (1)
←
1
→
共 6 条
[1]
依据孢粉分析讨论北京猿人生活时期及其前后自然环境的演变
孔昭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孔昭震
杜乃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杜乃秋
吴玉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吴玉书
任振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任振纪
罗宝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罗宝信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不详
[J].
科学通报 ,
1981,
(17)
: 1065
-
1067
[2]
中国东部第四纪自然环境的演变
杨怀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杨怀仁
徐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徐馨
[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0,
(01)
: 121
-
144+166
[3]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
李吉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李吉均
文世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文世宣
张青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张青松
王富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王富葆
郑本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郑本兴
李炳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李炳元
[J].
中国科学,
1979,
(06)
: 608
-
616
[4]
西藏第四纪地质[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 1983
[5]
青藏高原地质构造[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编, 1982
[6]
Quaternary climatic changes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in SE Asia[J] . H. Th. Verstappen.GeoJournal . 1980 (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