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规范的非法治化现象——基于2002-2009年问责规范文本的实证分析

被引:2
作者
周安平
机构
[1] 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问责规范; 选择性问责; 法制化; 法治化; 实证分析;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0.04.001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各地先后制定了200多部问责规范,其规模在2008年达到高峰。这些数量庞大的问责规范,无论是在规范的层级、颁布的机构与规范的名称方面,还是在问责事项和问责对象方面,都普遍存在诸多不统一,甚至矛盾与冲突之处,这反映实践中存在一种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选择性规范的现象。这种规范上的选择性又进一步加剧了实践中本已普遍存在的选择性问责倾向,从而导致问责的法制化与法治化之间发生严重的张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我国官员问责制的缺陷与对策 [J].
陈绿平 ;
林琰瑜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6) :48-54+159
[2]  
湖南临武县问责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不到位行为[N]. 胡开元,黄国春.人民政协报. 2007 (A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