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3”强沙尘暴过程的中尺度动力学诊断分析

被引:7
作者
王文
隆霄
李耀辉
钱莉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2]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系
[3] 武威市气象局 甘肃兰州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系甘肃兰州
[4] 甘肃兰州
[5] 甘肃武威
关键词
沙尘暴; 动力学诊断; 能量转换; 轨迹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5.4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较成功模拟的一次强沙尘暴过程的MM5模式输出资料进行了动力学诊断研究,计算了动量收支残差X,结果表明,3月19日高低层上,最大X矢量位于河西小槽的后部,表明动量残差主要是加速西北气流的南下。X矢量与风矢量 V的夹角在槽后<90°,这说明动量残差在槽后加速冷空气南下,非常有利于小槽的发展和东进南下。300hPa动能转换E的带状分布非常清楚,并且E的大值中心分布在高空急流(>50m/s)的两侧,这也表明高空急流在能量转换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涡度、散度和位涡的分布特征与引发此次沙尘天气的河西小槽位置比较一致。轨迹分析表明,在300hPa高空主要是低压槽起引导作用,500hPa向东南方向移动,而在700hPa气块在高原北侧的绕流非常明显。将沙尘浓度和气块轨迹叠加在一起时,可以确定沙尘的输送路径,所以它有一定的预报实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强沙尘暴微气象特征和局地触发机制 [J].
胡隐樵 ;
光田宁 .
大气科学, 1997, (05)
[2]  
“93.5”黑风暴发展结构和不同模式分辨率的数值试验[J]. 程麟生,马艳.应用气象学报. 1996(04)
[3]   一次特大沙尘暴成因的卫星云图分析 [J].
江吉喜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5, (02) :177-184
[4]   黑风暴天气的研究和探讨 [J].
陈敏连 ;
郭清台 ;
徐建芬 ;
赵庆云 ;
陈伟民 ;
李云 ;
朱姝 .
甘肃气象, 1993, (03) :16-27
[5]   甘肃省“4.22”特大沙暴分析 [J].
徐国昌 ;
陈敏连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1979, (04) :26-35
[6]  
中国沙尘暴研究[M]. 气象出版社 , 方宗义等编,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