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T型杂交小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附视频

被引:2
作者
李有春
机构
[1] 四川农科院作物所
关键词
杂交小麦; 强优势组合; 配合力; 普通小麦; 组合力; 不育系; 繁殖制种; 杂交优势; 杂种优势; 杂种小麦; 品系(育种); 三系;
D O I
10.16590/j.cnki.1001-4705.1991.06.04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回顾了20多年来,我国T型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在应用和基础理论方面年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提出了T型杂交小麦要突破生产应用关,须解决强优势组合的高产优质、抗倒抗病、适应性广等问题。我国杂交小麦研究始于1965年。从匈牙利引进美国“T型”三系材料开始,至今虽几起几落,但经过不少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不仅理论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而且逐步形成了多渠道制种、多途径利用杂种优势的喜人局面。所谓多渠道多途径是指T型三系、化学杀雄、K型和Yen型等新不育类型的利用研究。但是,目前仍以通过T型胞质不育利用杂种优势的研究为重点。因为化学杀雄还存在制种纯度低及制种成本高等问题;K型和Ven型等新不育类型的研究才开始,从我们的试验来看,还有抗病性、单倍体等问题急待解决,同时,高度恢复也不是预料的那么容易;而T型胞质对普通小麦又无明显的不良影响,不育彻底,虽然不育系难找恢复源,培育恢复系所需时间长,但经过这20多年的努力,这些问题均已基本得到解决。此外,关于国内外杂交小麦研究进展已有不少文献论述,但专门针对T型杂交小麦的论述还不多见。而当前不少科研单位和种子部门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寄与厚望,但缺乏对其复杂性和困难的充分认识。因此,本文拟对我国20多年来,对T型杂交小麦研究取得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进行评述,为进一步研究T型杂交小麦提供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作物化学杂交育种的理论与实践 [J].
刘录祥 ;
黄铁城 .
中国农学通报, 1989, (02) :17-23
[2]   杂交小麦雄性不育细胞质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J].
刘录祥 ;
黄铁城 .
中国农学通报, 1988, (01) :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