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等于“掏空”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公告的实证分析

被引:33
作者
吴静 [1 ,2 ]
机构
[1] 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
[2]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股权质押; 资金投向; 市场反应; 现金流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以往研究普遍认为,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存在明显的弱化激励效应和强化侵占效应,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公告(2003~2012)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类型股权质押的动机和信号传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并非所有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都具有"掏空"动机,不同类型股权质押所传递的信号存在显著差异;资金投向被质押上市公司能够向市场传递控股股东的"支持"动机,且国有股东质押的信号传递效果比民营股东更为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最终控制人股权质押损害公司价值么? [J].
郝项超 ;
梁琪 .
会计研究, 2009, (07) :57-63+96
[2]   政治关系、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银行贷款 [J].
余明桂 ;
潘红波 .
管理世界, 2008, (08) :9-21+39+187
[3]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风险分析——基于债权银行视角的一项研究 [J].
向群 .
华东经济管理, 2007, (12) :140-142
[4]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下的“隧道挖掘”——明星电力资金黑洞案例分析 [J].
李永伟 ;
李若山 .
财务与会计, 2007, (02) :39-42
[5]   商业伦理 诚信义务与不道德控制——鸿仪系“掏空”上市公司的案例研究 [J].
黎来芳 .
会计研究, 2005, (11) :8-14
[6]   掏空、支持与并购重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李增泉 ;
余谦 ;
王晓坤 .
经济研究, 2005, (01) :95-105
[7]  
股权结构与大股东利益实现方式的选择——中国资本市场利益输送的初步研究[J]. 刘峰,贺建刚.中国会计评论. 2004(01)
[8]   控制权转移的背景与控制权转移公司的特征研究 [J].
李善民 ;
曾昭灶 .
经济研究, 2003, (11) :54-64+92
[9]  
Tunneling and propping: A justification for pyramidal ownership[J] . Yohanes E. Riyanto,Linda A. Toolsema.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 2008 (10)
[10]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market valuation in China [J].
Bai, CE ;
Liu, Q ;
Lu, J ;
Song, FM ;
Zhang, JX .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4, 32 (04) :599-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