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03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

被引:18
作者
贾秋珍
金社林
曹世勤
金明安
骆惠生
机构
[1]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兰州
[3] 兰州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小麦条锈菌; 生理小种; 致病类群; 致病基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病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2002~2003年对甘肃省421份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有28个生理小种及致病类型小种消长变化总趋势与以往基本相同,仍以Hybrid46及水源11致病类群为主;不同的是流行小种类型发生变化。水源14类型已成为第1位流行小种,出现频率为23.1%27.9%。条中32号为第2位流行小种,出现频率为12.4%17.4%。水4、水7、水5出现频率也逐年上升,而条中31号已降为次要小种;Yr9、Yr3b+4b、Yrsu为甘肃的主要致病基因。抗锈育种应以条中32号、水14、水4为主,兼顾Hybrid46和水源11致病类群中其它致病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7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