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和土壤耕作深度对直播稻田土壤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朱杰
牛永志
高文玲
卞新民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直播稻; 秸秆还田; 土壤耕作; 土壤理化性状; 产量; 经济效益;
D O I
10.15889/j.issn.1002-1302.2006.06.141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秸秆还田使土壤的容重和坚实度降低,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升高,同时提高了土壤各层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相对于深耕来说,免耕虽然使土壤的容重和坚实度增加,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减小,但提高了土壤各层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对土壤表层养分的提高更为明显。秸秆还田和土壤耕作深度对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不显著,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直播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不同土壤耕作深度对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免耕省工、节约耕作成本,免耕与秸秆还田经济效益高。
引用
收藏
页码:388 / 39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江苏秸秆全量还田少免耕稻作技术及其应用探讨[J].杜永林. 耕作与栽培.2005(05)
  • [2] 免耕套种与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及小麦生长的影响[J].刘世平,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阮慧芳. 应用生态学报.2005(02)
  • [3] 免耕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直播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冯跃华,邹应斌,王淑红,敖和军. 作物研究.2004(03)
  • [4] 麦茬少免耕直播稻生育特性及栽培策略研究[J].胡国强,陈正龙,周铭成. 江苏农业科学.2004(01)
  • [5] 氮肥不同施用技术对直播水稻氮素吸收及其产量形成的影响[J].倪竹如,陈俊伟,阮美颖. 核农学报.2003(02)
  • [6] 不同耕作方法对水稻生长和土壤生态的影响[J].李华兴,卢维盛,刘远金,张新明,陈喜崇,李永锋,霍锦添. 应用生态学报.2001(04)
  • [7] 土壤学[M].农业出版社,朱祖祥主编,1983
  • [8]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法[M].科学出版社,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物理研究室编,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