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会”透“曲鬓”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14
作者
张国威 [1 ,2 ]
邹伟 [3 ]
刘芳 [4 ]
郭新年 [5 ]
赵佳辉 [6 ]
孙晓伟 [3 ]
李丹 [3 ]
于学平 [3 ]
滕秀英 [3 ]
王珑 [3 ]
滕伟 [3 ]
机构
[1] 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院
[2]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3]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4]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5] 黑龙江省康复医院
[6] 不详
关键词
“百会”透“曲鬓”头针疗法; 脑出血; 水孔蛋白-4;
D O I
10.19656/j.cnki.1002-2406.2010.03.028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百会"透"曲鬓"头针疗法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AQP-4表达的影响来揭示针刺头部腧穴对脑水肿拮抗作用的相关机理。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0只,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每组50只大鼠,每组再随机分为6h、1d、2d、3d、7d五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大鼠;制备脑出血模型;另设1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针刺组针刺患侧"百会"透"曲鬓"穴。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AQP-4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各造模组大鼠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AQP-4阳性表达上升现象。模型组大鼠术后6h即出现AQP-4阳性细胞表达增多;3d时达高峰;7d时仍高于空白组。针刺组AQP-4表达低于模型组和西药组,在1d~3d时差异明显(P<0.01)。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2d时稍有差异(P<0.05)。结论:"百会"透"曲鬓"可能在脑出血急性期通过抑制内源性AQP-4表达的途径发挥拮抗脑水肿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7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针刺对实验性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脑组织Nestin表达的影响 [J].
李丹 ;
邹伟 ;
王珑 ;
孙晓伟 ;
滕伟 .
中医药学报, 2010, 38 (02) :60-62
[2]   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组织水孔蛋白-4表达分析 [J].
周敬华 ;
曹学兵 ;
孙圣刚 .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06, (04) :230-233
[3]   针刺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大鼠血浆ET和CGRP调整作用 [J].
邹伟 ;
王茉蕾 ;
于学平 ;
郭玉红 .
针灸临床杂志, 2003, (02) :52-53
[4]   针刺百会透曲鬓治疗脑血管病偏瘫500例临床研究 [J].
孙申田 ;
李淑荣 ;
朱永志 ;
陈守龙 ;
万国志 ;
孙远征 ;
侯冠伍 ;
于致顺 .
中国针灸 , 1984, (04) :5-7
[5]  
神经病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王维治主编, 2006
[6]  
中国针灸大全[M].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丁一丹等编写, 1992
[7]  
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包新民,舒斯云著, 1991
[8]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aquaporin, AQP12, expressed in pancreatic acinar cells[J] . Tomohiro Itoh,Tatemitsu Rai,Michio Kuwahara,Shigeru B.H. Ko,Shinichi Uchida,Sei Sasaki,Kenichi Ishibashi.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 2005 (3)
[9]  
Induction of aquaporin-4 water channel mRNA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J] . Masaaki Taniguchi,Toshihide Yamashita,Eiji Kumura,Michio Tamatani,Akihiro Kobayashi,Takashi Yokawa,Motohiko Maruno,Amami Kato,Takanori Ohnishi,Eiji Kohmura,Masaya Tohyama,Toshiki Yoshimine.Molecular Brain Research . 2000 (1)
[10]  
Differential Upregulation of Aquaporin-4 mRNA Expression in Reactive Astrocytes after Brain Injury: Potential Role in Brain Edema[J] . Neurobiology of Disease . 199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