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的侵蚀环境与植被恢复前景

被引:8
作者
陈浩 [1 ]
方海燕 [2 ]
蔡强国 [2 ]
周金星 [3 ]
黄鑫 [2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黄河中游; 环境要素; 侵蚀产沙; 植被恢复度; 生态需水适应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和生态环境问题世界瞩目。在保证蓄水拦沙效益基础上,提高林、草保存率,使植被恢复得到最佳的生态效益,是黄土高原环境整治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根据黄土高原不同空间地理位置的流域、重点县水文监测资料,研究了气候、地表覆被、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以及流域产沙与地理环境要素间的耦合关系,定量分析了黄土高原,特别是多沙粗沙区自然与人文要素对流域侵蚀产沙的综合影响和因子的权重分析,并利用天然降雨植被生态需水适宜性系数和林、草恢复度的概念,重点探讨了黄河中游主要产沙区、尤其是多沙粗沙区退耕还林等土地利用方式宏观格局变化与植被恢复前景。研究表明,在植被生长主要依赖天然降雨的黄土高原,生物措施(植被类型)要与自然带相适应,应根据植被恢复度和植被生态需水适应性系数来进行宏观植被的恢复与实施。这是目前在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下,进行水土保持,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减少垦殖率与保证老百姓的基本农田、造林种草与植被类型的自然适应性、以及控制泥沙作用中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合理布局等诸多矛盾的关键所在。
引用
收藏
页码:735 / 744+858 +85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Effect of Vegetation Changes on Soil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J].
ZHENG Fen-Li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il Erosion and Dryland Farming in Loess Plateau .
Pedosphere, 2006, (04) :420-427
[2]   沟道流域坡面与沟谷侵蚀演化关系——以晋西王家沟小流域为例 [J].
陈浩 ;
Y.Tsui ;
蔡强国 ;
L.G.Tham ;
胡文生 ;
Z.Q.Yue ;
黄建国 .
地理研究, 2004, (03) :329-338
[3]   流域产沙中的地理环境要素临界 [J].
陈浩 ;
陆中臣 ;
李忠艳 ;
周金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0) :1005-1012
[4]   黄河中游流域环境要素对水沙变异的影响 [J].
陈浩 ;
周金星 ;
陆中臣 ;
陈金荣 .
地理研究, 2002, (02) :179-187
[5]   降雨径流对大理河流域系统泥沙输移比的影响 [J].
陈浩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0, (S1) :19-27
[6]   黄土高原造林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J].
王正秋 .
中国水土保持, 2000, (04) :40-42
[7]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关键性问题的研讨 [J].
唐克丽 .
水土保持通报, 1998, (01) :2-8+26
[8]   Soil and water loss from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 [J].
Shi, H ;
Shao, MG .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2000, 45 (01) :9-20
[9]  
Xu Jiongxin.Erosion caused by hyperconcentrated flow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J].Catena,1999(1)
[10]   Ecology of soil erosion in ecosystems [J].
Pimentel, D ;
Kounang, N .
ECOSYSTEMS, 1998, 1 (05) :416-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