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东段双变质带特征和古构造演化

被引:13
作者
马宝林
张兆忠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大别山; 双变质带; 俯冲; 碰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采用变质作用和叠加变质作用分析方法在大别山东段建立了高压低温变质带和与之对应的高温低压变质带。高压低温变质带和高温低压变质带具有典型的古地热梯度、标型矿物及其组合;后者还广泛发育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在大别山中部地区构成一条典型的热轴。双变质带是北淮阳深蚀的地缝合带重要组成部分,是划分古板块边界重要依据之一。它的发现进一步明确了该区古构造环境和演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大别山前寒武纪构造演化
    杨森楠
    吴鉴
    杨学忠
    陆中旦
    [J]. 地球科学, 1983, (03) : 81 - 91
  • [2] 大别山变质带的多硅白云母
    张兆忠
    张秉良
    冯锦江
    李松滨
    [J]. 矿物学报, 1982, (04) : 275 - 282
  • [3] 豫鄂境内桐柏山—大别山双变质带
    张兆忠
    张秉良
    冯锦江
    李松滨
    [J]. 地震地质, 1981, (04) : 27 -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