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防沙治沙科研的突破口初探—以河西走廊沙区为例

被引:10
作者
常兆丰
机构
[1] 不详
[2]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武威
[3] 不详
关键词
治沙科技; 突破口; 系统科学; 现代数学; 河西走廊;
D O I
10.13866/j.azr.2003.01.016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河西走廊的防沙治沙科研在我国广大沙区具有代表性。河西走廊防沙治沙科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⑴宏观战略研究薄弱 ,研究缺乏系统性。主要表现在 :治沙措施散件得不到优化组合 ,其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研究客体之间互相割裂 ,缺乏从总体上控制沙漠化的研究 ;农业开发与生态资源保护的结合点问题没有解决 ;研究课题重复。⑵散件成果多属定性结论 ,缺乏操作性。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是治沙科技发展的突破口 :只有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才能科学处理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三方面的关系 ,才能实现各种防沙治沙措施的优化配置 ,才能实现治理结果的持续稳定。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建立沙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数学模型才能科学处理多系统的复杂关系。现代数学方法是系统科学的主要方法。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现代数学方法是治沙科技发展必须达到的 ,是治沙科技发展的突破口。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河西走廊50a治沙措施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未来思路 [J].
常兆丰 ;
刘虎俊 .
中国沙漠, 2001, (S1) :89-93
[2]   甘肃科技治沙50年 [J].
丁峰 ;
王继和 ;
彭鸿嘉 ;
安富博 .
干旱区研究, 1999, (03) :44-52
[3]   综合治沙的实践及其讨论 [J].
常兆丰 .
防护林科技, 1998, (04) :38-40+100
[4]   河西走廊治沙研究的现状及其突破点 [J].
常兆丰 .
林业科技通讯, 1994, (01) :6-8
[5]   武威绿洲城镇的形成与变迁 [J].
王宗元 ;
李并成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 (04) :10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