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法学解析

被引:9
作者
伦海波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 增人增地,减人不减地; 主体制度; 情势变更; 不当得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3 [土地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120405 ;
摘要
"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名义上是"为避免承包耕地的频繁变动,防止耕地经营规模不断被细分",实则最深层的动因是国家采用"休克疗法"通过冻结村民委员会的因人口变化而调整土地的职能以期达到农村治理的目的。从解释论上来看,我国现行法律采取的是"增人增地、减人不减地";从立法论上来看,特别是在现行承包期限等的前提性设定之下,该"增人增地、减人不减地"模式也是比较妥适的做法。解决当前人地矛盾可以有很多途径,比较好的是在坚持现行"增人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前提下由政府负责提供给新增人口与获得承包经营权相当的权益。同时,有必要将农地调整制度与作为民法基础理论的主体制度、情势变更原则、不当得利制度等关联起来进行诠释。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情事变更原则研究
    卡斯腾·海尔斯特尔
    许德风
    [J]. 中外法学, 2004, (04) : 385 - 410
  • [2] 通过合同的治理——80年代以来中国基层法院对农村承包合同的处理
    赵晓力
    [J].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2) : 120 - 132+208
  • [3] 中国法律年鉴[Z]. 中国法律年鉴社. 1991
  • [4] 中国农村制度变迁60年[M]. 人民出版社 , 陈锡文, 2009
  • [5] 立法不作为问题研究[M]. 知识产权出版社 , 杨福忠, 2008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释义[M]. 法律出版社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2007
  • [7] 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王泽鉴著, 2001
  • [8] 民法解释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梁慧星著, 2000
  • [9] 债法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张广兴著, 1997
  • [10] 当代中国的审判工作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