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文化治理的本土化建构

被引:19
作者
李少惠
崔吉磊
机构
[1] 兰州大学
关键词
治理; 公共文化治理; 困境; 本土化建构;
D O I
10.13713/j.cnki.cssci.2015.11.013
中图分类号
G1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目标的提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视野下,如何将治理论应用于其中,进行公共文化治理成为其应有之义。按照西方治理理论的逻辑,其理论及应用存在诸多现实约束条件。公共文化治理实践中如果也简单地套用或照搬这一理论,同样会在治理的本质、结构以及过程中出现诸多困境。实现公共文化治理的价值理念,需要弥补治理理论与实践应用之间的鸿沟,进行本土化的建构,即从"宪政框架"、"公共理性"、"动态协商"、"有效参与"四个维度,在纵向与横向中建立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社会组织以及公众主体组成的共同作用域,实现多元主体的优势叠加,这是对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各主体行为策略选择的深度思考,也是对实现公共文化治理价值的探索。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