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海葵”(2012)登陆后西折蜗行诊断分析

被引:11
作者
郭达烽
陈翔翔
周芳
机构
[1] 江西省气象台
关键词
台风; 移动转向; 维持时间;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地面高空常规探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数值模式预报资料,针对2012年第11号台风"海葵"登陆后移动路径的突然西折蜗行和陆上的长久维持机制两大预报难点,从大尺度环流特征和物理场两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海葵"登陆后由西北方向移动转为西折,是由于其北部东、西两环副高未能因低槽东移而完全断开形成北上的通道,西环副高对其西行又形成阻挡作用,使得"海葵"低压环流西折并在安徽省南部蜗行。(2)"海葵"移动方向前侧有正涡度平流中心,正、负涡度平流中心的连线与未来移向基本吻合,其中心沿着不稳定区域和高能区域移动,存在趋暖运动。(3)"海葵"登陆后大风速区呈逆时针旋转,低压环流的风场分布出现明显不对称,东风分量比西风分量大,风场结构中不对称的强风速区转移使西北移动的路径减速并西折。(4)西南风低空急流是"海葵"在陆上久留不消的重要水汽输送带。"海葵"高层与中纬度急流靠近,高空急流出口区的强辐散也有助于其在陆上的维持。(5)"海葵"登陆后较长时间位于对流层风速垂直切变经向梯度大值区中,其中心附近垂直风切变很小,这使得其衰减缓慢,维持时间长。此外,"海葵"登陆后经过较大水面及前期大降水区为其长久维持提供了潜热能源。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珍珠”台风强度及路径异常的分析 [J].
姜丽萍 ;
夏冠聪 ;
尤红 ;
黄静 ;
马慧 .
台湾海峡, 2008, (01) :124-128
[2]   0414号台风“云娜”登陆后西折路径和陆上维持机制的诊断分析 [J].
张建海 ;
沈桐立 ;
薛根元 .
台湾海峡, 2006, (02) :166-173
[3]   Helen台风(9505)异常路径的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 [J].
张胜军 ;
陈联寿 ;
徐祥德 .
大气科学, 2005, (06) :95-104
[4]   水汽输送影响登陆热带气旋维持和降水的数值试验 [J].
李英 ;
陈联寿 ;
徐祥德 .
大气科学, 2005, (01) :91-98
[5]   登陆热带气旋研究的进展 [J].
陈联寿 ;
罗哲贤 ;
李英 .
气象学报, 2004, (05) :541-549
[6]   登陆热带气旋长久维持与迅速消亡的大尺度环流特征 [J].
李英 ;
陈联寿 ;
王继志 .
气象学报, 2004, (02) :167-179
[7]   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统计特征 [J].
李英 ;
陈联寿 ;
张胜军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1) :14-23
[8]   台风杰拉华的路径和降水分析 [J].
范爱芬 ;
雷媛 .
科技通报, 2002, (01) :24-30
[9]   西折台风的诊断研究 [J].
袁军,阮小建,潘小凡,翟国庆,高坤 .
气象, 1996, (01) :29-32
[10]   非线性水平动量平流作用对热带气旋运动的影响 [J].
杨平章,贺海晏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1) :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