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油层组高效储层形成机理

被引:17
作者
万友利 [1 ]
丁晓琪 [1 ]
葛鹏莉 [1 ]
刘志华 [1 ]
朱莎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
关键词
长8油层组; 高效储层; 形成机理; 富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油层组砂岩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控制,具有粒度细、成熟度低的特征,为致密低渗透储层,但在局部区域仍发育有高效层段。以岩心观察、薄片鉴定为基础,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背散射等测试技术和方法,结合研究区测井曲线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富县地区长8砂岩高效储层主要控制因素包括:储集物性随粒度增大而变好,细砂岩好于粉砂岩;砂岩中泥岩岩屑、黑云母等塑性物质及碳酸盐含量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明显;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孔隙度和渗透率最好,河口坝次之;高效储层对单砂体厚度有一定的要求;绿泥石环边发育井段的砂体储集物性远好于绿泥石环边欠发育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81 / 185+533 +53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盘古梁西长6段储层主控因素分析 [J].
牛小兵 ;
朱玉双 ;
梁晓伟 ;
辛红刚 ;
刘小静 .
岩性油气藏, 2009, 21 (04) :47-52
[2]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方法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J].
王威 ;
李臻 ;
田敏 ;
周锦程 ;
李凝 .
岩性油气藏, 2009, 21 (02) :121-125
[3]   子长油田安定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成藏条件分析 [J].
丁超 ;
郭兰 ;
闫继福 .
岩性油气藏, 2009, 21 (01) :46-50
[4]   自生绿泥石对砂岩储层孔隙的保护机理 [J].
田建锋 ;
陈振林 ;
杨友运 .
地质科技情报, 2008, (04) :49-54
[5]   低渗透储层成因机理及优质储层形成与分布 [J].
杨晓萍 ;
赵文智 ;
邹才能 ;
陈孟晋 ;
郭彦如 .
石油学报, 2007, (04) :57-61
[6]   沉积体系域控制下的岩性油气藏预测方法研究及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中生界延长组岩性油气藏为例 [J].
陈永波 ;
雍学善 ;
刘化清 .
岩性油气藏, 2007, (02) :62-66
[7]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湖盆演化及其成因分析 [J].
刘化清 ;
袁剑英 ;
李相博 ;
完颜容 ;
廖建波 .
岩性油气藏, 2007, (01) :52-56
[8]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主要油层组储层特征 [J].
谢正温 ;
谢渊 ;
王剑 ;
王生朗 ;
李春玉 ;
李令喜 ;
吕小理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6) :575-582
[9]   陕甘宁盆地庆阳地区长8油层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性质的影响 [J].
张金亮 ;
司学强 ;
梁杰 ;
林辉 .
沉积学报, 2004, (02) :225-233
[10]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三叠系延长组沉积特征 [J].
王桂成 ;
马维民 ;
赵虹 ;
杨仁超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5) :608-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