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零等位RFLP标记的遗传学研究

被引:3
作者
钱前
朱立煌
曹立勇
熊振民
闵绍楷
机构
[1] 中国水稻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3] 中国水稻研究所 杭州
[4] 北京
[5] 杭州
[6] 杭州
关键词
水稻; RFLP; 零等位基因; 籼、粳形态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8种限制性内切酶与247个已定位到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分子探针组合,对典型籼稻(Oryza sativa L.ssp.indica)“南京11”和粳稻(O.sativa L.ssp.japonica)“金南凤M”以及中间型品种“Bellemont”之间存在的零等位位点进行了分析,9个探针揭示出零等位位点的存在。其中,RG573、G122、G93、G402和G1318特异揭示了“南京11”的零等位,G261特异揭示了“金南凤M”的零等位,RG229特异揭示了“Bellemont”的零等位,C397揭示了“南京11”和“Bellemont”的零等位,而RG131揭示了“金南凤M”和“Bellemont”的零等位。利用“南京11”/“金南凤M”的杂交F2群体,对其中58个单株进行了7个零等位RFLP标记及程氏指数法中的6个形态性状的测验,据此计算出各植株的零等位基因型及籼、粳分类指数,结果表明:零等位标记在F2群体中呈显性遗传。在F2群体中进一步对G93、G122、G261、G402、G1318、C397、RG573零等位标记与程氏指数之间进行了成组数据t测验,发现G93、G122、G402、G1318、G397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G261、RG573的t值也较大,显示出零等位标记在籼、粳交后代,可特异鉴定籼、粳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1042 / 104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水稻巨大胚基因的分子定位 [J].
钱前,熊振民,闵绍楷,朱立煌 .
中国水稻科学, 1996, (02) :65-70
[2]   在水稻花培后代中RFLP零等位的遗传分析 [J].
李平 ;
朱立煌 ;
陈英 ;
陆朝福 ;
周开达 .
植物学报, 1995, (05) :351-355
[3]   水稻籼粳特异性RFLP标记及广亲和品种亲缘关系分析 [J].
钱惠荣,沈波,林鸿宣,陆军,庄杰云,郑康乐 .
中国水稻科学, 1994, (02) :65-71
[4]   水稻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零等位现象的分子基础研究 [J].
毛龙 ;
朱立煌 .
遗传学报, 1993, (04) :324-333
[5]   MOLECULAR MAPPING OF RICE CHROMOSOMES [J].
MCCOUCH, SR ;
KOCHERT, G ;
YU, ZH ;
WANG, ZY ;
KHUSH, GS ;
COFFMAN, WR ;
TANKSLEY, SD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88, 76 (06) :815-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