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能力与城镇化水平协同发展研究——以我国东部地区为例

被引:17
作者
袁博
刘凤朝
机构
[1]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城镇化; 协同发展; 东部地区;
D O I
10.19525/j.issn1008-407x.2014.02.010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文章构建了科技创新能力与城镇化水平测量的指标体系,在运用AHP和标准离差法确定各指标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的基础上,计算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并依据各指标的实际统计数据值标准化后的值来分别测算我国东部10个地区科技创新能力与城镇化水平情况,利用协同度模型,判断10个地区科技创新能力与城镇化水平的协同度。结果表明:我国东部10个地区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与城镇化水平处于初级协同状态,其中北京处于良好协同;广东、江苏处于中级协同;上海、山东处于初级协同;浙江处于勉强协同;天津、海南、福建、河北处于濒临失调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广东专业镇发展及其政策取向 [J].
朱桂龙 ;
钟自然 .
科学学研究, 2014, 32 (01) :29-33
[2]   动态视角下企业技术集成能力评价研究——基于AHP-模糊TOPSIS法 [J].
郭亮 ;
于渤 .
科研管理, 2013, 34 (12) :75-84
[3]   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的技术与市场协同创新——以科大讯飞为例 [J].
刘志迎 ;
俞仁智 ;
徐景明 ;
冯涛 .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13, (04) :311-319
[4]   创新驱动战略下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J].
孟姝瑱 .
理论学习, 2013, (07) :27-29
[5]   区域创新平台网络特性、服务效果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J].
王雪原 ;
王宏起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 34 (05) :80-88
[6]  
城镇化要从“要素驱动”走向“创新驱动”[J]. 辜胜阻,刘江日.人口研究. 2012(06)
[7]   基于标准差修正G1组合赋权的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模型及实证 [J].
李刚 ;
王斌 ;
周立斌 ;
张明 ;
陈凯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2, 32 (11) :2473-2485
[8]   不确定多属性决策双目标组合赋权模型研究 [J].
王鹏飞 ;
李畅 .
中国管理科学, 2012, 20 (04) :104-108
[9]   技术创新链视角下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协调发展度研究 [J].
冯锋 ;
汪良兵 .
中国科技论坛, 2012, (03) :36-42
[10]   基于竞赛图法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J].
苏屹 ;
李柏洲 .
科研管理, 2011, 32 (10) :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