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及入湖河道富营养化治理的人工辅助增氧

被引:12
作者
王嘉学 [1 ]
刘丛强 [1 ]
王锐良 [2 ]
机构
[1]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布鲁克核文国家实验室
关键词
滇池; 富营养化; 溶解氧;
D O I
10.14050/j.cnki.1672-9250.2008.02.004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滇池及其入湖河道深层水体严重缺氧,水生生态系统近于彻底崩溃,进一步加剧了富营养化。人工辅助增氧因不会引入新污染物、新物种等优点,环境友好,是治理富营养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滇池面积巨大,入湖河道、管道复杂,富营养化严重,需要大规模的人工辅助增氧才可能获得良好的治理效果,而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大型污染湖泊大规模人工辅助增氧的经验可资借鉴。结合昆明旅游城市及人居环境建设的要求,为尽量减少或分散增氧投资,发挥综合效益,提出了一系列城市排水管道增氧、排放口增氧、穿城河道增氧及滇池增氧的具体途径与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83 / 18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投入82亿元后,滇池再亮红牌 [J].
李辉 .
绿色视野, 2007, (10) :26-30
[2]   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J].
马巍 ;
李锦秀 ;
田向荣 ;
廖文根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7, (01) :8-14
[3]   滇池沉积物总磷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J].
陈永川 ;
汤利 ;
张德刚 ;
李少明 ;
郑毅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1) :51-57
[4]   湖泊底泥释磷模型及其影响显著因素试验研究 [J].
张智 ;
刘亚丽 ;
段秀举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1) :45-50
[5]   城市污染河流生物-生态治理研究与应用进展 [J].
吴林林 ;
黄民生 ;
邓泓 .
净水技术, 2006, (06) :11-15
[6]   滇池的水华蓝藻的时空变化 [J].
李原 ;
张梅 ;
王若南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272-276
[7]   滇池生态机制分析及综合防治对策 [J].
赵俊权 ;
杜国祯 ;
陈家宽 .
生态经济, 2005, (03) :72-74
[8]   滇池沉积物磷内负荷及其对水体贡献的研究 [J].
高丽 ;
杨浩 ;
周健民 ;
陈捷 .
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5) :776-781
[9]  
苏州河污染支流——绥宁河生物修复试验研究.[J].黄民生;徐亚同;戚仁海.上海环境科学.2003, 06
[10]  
苏州河污染支流——绥宁河生物修复试验研究.[J].黄民生;徐亚同;戚仁海.上海环境科学.2003,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