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情感与归责:焦点事件在政治话语中的意义建构

被引:37
作者
侯光辉 [1 ]
陈通 [2 ]
傅安国 [2 ]
田怡 [2 ]
机构
[1] 汕头大学法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焦点事件; 政治话语; 框架; 情感; 归责;
D O I
10.16149/j.cnki.23-1523.20190425.004
中图分类号
D523 [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研究灾难事故型焦点事件在政治话语中的意义建构,对于理解政府危机管控与灾后政策变革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借助双层分析模型,运用定量内容分析法,分析四个不同来源、量级的焦点事件在政府话语系统中的框架选择、情感修辞与归责逻辑。研究发现:首先,"抗灾救援"框架统帅着此类焦点事件的政府话语体系;与刻画"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不同,人为事故涉及更多的责任和道德框架,因而有丰富的情感策略运用,进而塑造了负责任、有情感的政府形象。主题框架在人为事故中得以大量运用,这与"社会整体性问题"的归因逻辑相匹配,带来"集体问责"的责任分配特征。其次,焦点事件的量级更多地与政府的情感反应联系在一起,即聚焦度越大,情感反应越强烈。最后,事件的量级与追责的强度和范围相联系,强聚焦度的事件更可能导致广泛的政策改变。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5+171 +171-172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2]   框架效应 [J].
杜骏飞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 (07) :113-126
[3]   回应式议程设置模式——基于中国公共政策转型一类案例的分析 [J].
赵静 ;
薛澜 .
政治学研究, 2017, (03) :42-51+126
[4]   危机学习的困境:基于特别重大事故调查报告的分析 [J].
马奔 ;
程海漫 .
公共行政评论, 2017, 10 (02) :118-139+195
[5]   新世纪以来我国特大事故的媒体框架构建研究 [J].
闫岩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 39 (03) :32-40
[6]   “全球风险社会”治理:复杂性范式与中国参与 [J].
范如国 .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02) :65-83+206
[8]   公共危机事件后公众对政府责任感知的形成机制研究 [J].
徐彪 ;
陆湾湾 ;
刘晓蓉 ;
张浩 .
公共行政评论, 2016, 9 (06) :144-163+200
[9]   被政治化的情感:政治传播中的情感话语 [J].
乔同舟 .
理论与现代化, 2016, (06) :84-89
[10]   从问责调查到问题调查——基于系统论和系统安全理论的思考与建议 [J].
刘铁民 ;
张程林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6, 12 (09)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