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腹地的雷电物理特征

被引:10
作者
周筠珺
郄秀书
谢屹然
张广庶
王怀斌
张彤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甘肃 兰州
[3] 甘肃 兰州
[4] 甘肃 兰州
关键词
高电压技术; 青藏高原腹地; 雷电物理; 地闪; 云闪;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04.09.036
中图分类号
TM835 [高电压测量技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利用大气平均电场仪和快、慢电场变化仪等仪器设备对青藏高原腹地那曲地区的雷电物理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高原雷暴天气过程中发生的闪电与低海拔地区的相比存在许多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闪电在短时间内可以引起较大的电场变化,接近±50kV/m;在一次雷暴天 气过程中的短时强降水可以改变大气平均电场的极性,存在着多个FEAWP过程。较多的地闪只有一次回击,占总地闪数的36.3%,地闪回击数最多的可达到17次,平均为4.11次。地闪中正地闪比率较高可以达到32%。对于负地闪继后回击的电场幅度与首次回击的比与其他地区相比非常高,其平均值为1.42,其中最大值为11.64,最小值为0.17。占总数62%的地闪的连续电流发生在首次回击之后,其持续时间绝大多数在60-160ms之间。
引用
收藏
页码:202 / 20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高原雷暴地闪回击辐射场特征分析
    张其林
    郄秀书
    王怀斌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 (09) : 94 - 98
  • [2] GAME-TIBET青藏高原云和降水综合观测概况及初步结果
    刘黎平
    楚荣忠
    宋新民
    周筠君
    冯锦明
    陈成品
    张彤
    S.Shimizu
    K.Ueno
    T.Koike
    H.Fujii
    H.Yamada
    Y.Aoi
    T.Ueno
    J.Horikomi
    M.Kajikawa
    RShirooka
    J.Teshima
    [J]. 高原气象, 1999, (03) : 441 - 450
  • [3] 地闪参量特征的统计分析
    陈成品
    郗秀书
    张广庶
    应顺潮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1999, (03) : 51+53+55+52+54 - 51+53+55+52+54
  • [4] 青藏高原气象学[M]. 科学出版社 , 叶笃正等著, 1979
  • [5]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Flashes in Beijing and Lanzhou Regions
    郄秀书
    郭昌明
    刘欣生
    [J]. 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 1991, (04) : 471 - 478
  • [6] An east coast lightning detection network. Orville R E, Henderson R W, Bosart L F.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 1983
  • [7]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flashes in Beijingand Lanzhou regions. Qie X, Guo C, Liu X.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 1991
  • [8] Meteorological and electrical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positive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Engholm,C. D.,Williams,E. R.,Dole,R. M. Monthly Weather Review . 1990
  • [9] Some features of lightning flashes observed inSweden. Cooray V, Perez H.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1994
  • [10] The electrical structure of Hokurikuwinter thunderstorm. Brook M, Nakano M, Krehbiel P.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