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陷盆地中的构造变换带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133
作者
漆家福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裂陷盆地; 构造变换带; 构造类型; 油气聚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构造变换带是裂陷盆地中的重要构造变形。讨论了构造变换带的含义、类型及对油气聚集的意义。裂陷盆地主干正断层之间的几何关系可以分为同向倾斜、背向倾斜和相向倾斜共3种组合方式;正断层之间的构造变换方式可以分为缓冲式、接力式、消长式、传递式和消减式等5种形式,构成15种类型的构造变换带。不同方式的断裂组合所形成的不同构造变换带类型会随着主干正断层位移的渐进增大发生相应的转变。构造变换带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1)它常常是主边界断裂带上地形高差变化较小的部位,是主要碎屑物源注入裂陷盆地的入口处,有利于发育储集层;(2)长期处于盆地内部相对高的构造部位,而且近邻生油凹陷,是油气运移指向区带;(3)它是裂陷盆地构造变形相对复杂的区带,有利于发育多种样式的油气圈闭。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东濮凹陷断裂系统及变换构造 [J].
陈书平 ;
漆家福 ;
王德仁 ;
程秀申 ;
赵衍彬 ;
徐振强 ;
解晨 ;
孙海龙 .
石油学报, 2007, (01) :43-49
[2]   传递带及其在砂体发育中的作用 [J].
陈发景 ;
贾庆素 ;
张洪年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2) :144-148
[3]   调节带(或传递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J].
陈发景 .
现代地质, 2003, (02) :186-207
[4]  
Stratigraphic and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e Selenga Delta Accommodation Zone, Lake Baikal Rift, Siberia[J] . C. A. Scholz,D. R. Hutchins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 2000 (2)
[5]  
Linked fault families in basin formation .2 Gibbs AD. Journal ofStructural Geology .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