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150
作者
钱丽 [1 ]
陈忠卫 [1 ]
肖仁桥 [1 ,2 ]
机构
[1] 安徽财经大学
[2] 华中科技大学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耦合协调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299.2 [中国];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4 ; 1203 ; 0701 ; 070104 ;
摘要
在分析"三化"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三化"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而探索1996-2010年中国省际"三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差异,并检验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三化"耦合协调度差异不明显,仍处于初级协调状态,而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是制约"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中国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存在一定差异,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各地区变异系数变化不大,且存在收敛之势。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R&D经费投入对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而农村金融支持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并不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三化”同步发展的内在机制与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协同学和机制设计理论 [J].
徐大伟 ;
段姗姗 ;
刘春燕 .
农业经济问题, 2012, 33 (02) :8-13+110
[2]   考虑生态环境效应的农业创新系统效率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J].
钱丽 ;
肖仁桥 .
财贸研究, 2012, 23 (01) :43-52
[3]   基于预警指标体系的城镇化质量评价——对山东省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的深化 [J].
朱洪祥 ;
雷刚 ;
吴先华 ;
刘阳强 .
城市发展研究 , 2011, (12) :7-12
[5]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努力实现“三化”同步发展 [J].
韩长赋 .
农业经济问题, 2011, 32 (11) :4-7+110
[6]   关于“三化同步”推进的理性思考与对策——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上的报告 [J].
尹成杰 .
农业经济问题, 2011, 32 (11) :8-12+110
[7]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关系实证研究 [J].
王贝 .
城市问题, 2011, (09) :21-25
[8]   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J].
刘定惠 ;
杨永春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 (07) :892-896
[9]   试论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J].
王永苏 .
中州学刊, 2011, (03) :73-76+2
[10]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 [J].
谢春 ;
李健 .
系统工程, 2011, 29 (03) :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