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股东内部市场的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8
作者
郑国坚
魏明海
机构
[1]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内部市场; 地区治理环境; 控股股东; 交易成本; 利益输送; 企业集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普遍存在的关联交易一直是学术界和监管部门关注的问题。表面上看,这种关联交易的渊源是IPO时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建立的内部市场。但驱使内部市场形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目前尚缺乏深刻的理论解释和必要的证据支持。该文分别从地区治理环境和控股股东特征出发,对内部市场的形成提出了基于交易成本的效率动因和基于目标函数的利益输送动因两种假说。通过对1999-2004年IPO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上述动因都得到了支持。地区治理环境越差、控股股东为企业集团和国有企业时,控股股东更可能在IPO时与上市公司建立发达的内部市场。
引用
收藏
页码:193 / 19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股权结构的内生性:从我国基于控股股东的内部资本市场得到的证据[J]. 郑国坚,魏明海.中国会计评论. 2006(02)
[2]   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J].
夏立军 ;
方轶强 .
经济研究, 2005, (05) :40-51
[3]   掏空、支持与并购重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李增泉 ;
余谦 ;
王晓坤 .
经济研究, 2005, (01) :95-105
[4]   “掏空”与所有权安排——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经验证据 [J].
李增泉 ;
孙铮 ;
王志伟 .
会计研究, 2004, (12) :3-13+97
[5]  
股权结构与大股东利益实现方式的选择——中国资本市场利益输送的初步研究[J]. 刘峰,贺建刚.中国会计评论. 2004(01)
[6]   Tunneling [J].
Johnson, S ;
La Porta, R ;
Lopez-de-Silanes, F ;
Shleifer, A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0, 90 (02) :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