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上三叠统海绵生物礁的分布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24
作者
杨荣军
刘树根
吴熙纯
赵霞飞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硅质海绵礁; 上三叠统; 川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四川盆地西部在晚三叠世早期(卡尼期)为被动大陆边缘环境,沉积岩石单元为马鞍塘组。其中发育硅质海绵生物礁类型为点礁,分布在马鞍塘组的上部。点礁组合为礁基、礁核、礁翼、礁盖。现今出露礁体的分布主要沿着龙门山,呈NE-SW向展布。海绵礁体的分布与造礁生物海绵的自身特点、沉积环境、构造背景、生物组合、洋流等密切相关。本文基于此,认为生物礁分布在绵竹—江油一带,分布于大陆斜坡上,水体相对较深,呈宽带分布,礁体大小不一。现今礁体部分暴露于地表,部分被推覆体或上覆地层覆盖。该生物礁组合具有一定的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可以作为石油勘探的靶区。
引用
收藏
页码:227 / 23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沉积盆地中的两种沉积响应模式 [J].
王正和 .
地球学报, 2008, (01) :103-108
[2]   川西坳陷马鞍塘组—须二段天然气成矿系统烃源岩评价 [J].
叶军 .
天然气工业, 2003, (01) :21-25+10
[3]   生物礁与油气田、金属矿床的相互关系讨论 [J].
张景廉 .
海相油气地质, 2001, (01) :53-59
[4]   川西晚三叠世前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J].
刘树根,童崇光,罗志立,戴苏兰,庞家黎,张国政,何军 .
天然气工业, 1995, (02) :11-15+108
[5]   江油佛爷洞首次发现晚三叠世海绵礁 [J].
刘大成 ;
刘应楷 .
天然气工业, 1993, (06) :92-92
[6]   四川江油马鞍塘地区晚三叠世双壳类动物群 [J].
芶宗海 .
古生物学报, 1993, (01) :13-30+130
[7]   龙门山晚三叠世早期菊石 [J].
王运生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92, (04) :28-35+123
[8]   龙门山中北段地史发展的若干问题 [J].
龙学明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91, (01) :8-16
[9]   川西北晚三叠世的灯海绵动物群 [J].
吴熙纯 .
古生物学报, 1990, (03) :349-363+405
[10]   四川盆地西部晚三叠世卡尼期地层及海绵化石—新科 [J].
吴熙纯 .
古生物学报, 1989, (06) :766-77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