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降雪中PFOS和PFOA污染现状调查

被引:19
作者
刘薇 [1 ]
金一和 [1 ]
全燮 [1 ]
董光辉 [2 ]
刘冰 [2 ]
王静 [2 ]
王柯 [2 ]
于棋麟 [2 ]
齐藤宪光 [3 ]
机构
[1]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3] 岩手县环境保健研究中心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PFOS); 全氟辛酸(PFOA); 降雪; 降水清除作用; 沈阳市;
D O I
10.13227/j.hjkx.2007.09.039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通过调查降雪中PFOS和PFOA的浓度,阐明了沈阳市大气中PFOS和PFOA的污染状况和污染规律.2006-02-06采集沈阳市区和郊区共计36个采样点的降雪样品,2006-02-25在其中5个采样点再次采集降雪样品.固相萃取融雪水中的PFOS和PFOA,利用LC-MS-SIM法测定样品中PFOS和PFOA浓度.全部样品中均检出PFOS和PFOA.2006-02-06降雪中PFOS和PFOA的浓度几何平均值分别为2.0 ng.L-1(范围:0.4~46.2 ng.L-1)和3.6 ng.L-1(范围:1.6~22.4 ng.L-1),95%置信区间分别为1.5~2.8 ng.L-1和3.1~4.2 ng.L-1.PFOS和PFOA的最高浓度同时出现在郊区采样点朱尔屯,市中心区2种物质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2006-02-25的5个采样点降雪中PFOS和PFOA的浓度几何平均值均为2.2 ng.L-1.2次降雪中PFOS浓度差异不显著,2006-02-25降雪中PFOA浓度高于2006-02-06.结果表明,沈阳市区和郊区降雪中广泛存在PFOS和PFOA污染,局部区域可能存在共同的PFOS和PFOA污染来源;沈阳地区有较稳定的PFOS来源持续向大气中输送该类物质;PFOS和PFOA的环境行为可能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2068 / 207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的污染现状与研究趋势
    郭睿
    蔡亚岐
    江桂斌
    K S Paul Lam
    [J]. 化学进展, 2006, (06) : 808 - 813
  • [2] 长江三峡库区江水和武汉地区地面水中PFOS和PFOA污染现状调查
    金一和
    丁梅
    翟成
    王烈
    董光辉
    舒为群
    张颖花
    齐藤宪光
    佐佐木和明
    [J]. 生态环境, 2006, (03) : 486 - 489
  • [3] 交通干线空气中多环芳烃的干、湿沉降
    王静
    朱利中
    不详
    [J]. 中国环境科学 , 2005, (04) : 471 - 474
  • [4] 全氟辛磺酸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谷氨酸含量的影响
    李莹
    金一和
    [J]. 卫生毒理学杂志, 2004, (04) : 232 - 234
  • [5] 全氟辛磺酸染毒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和精子质量的变化
    范轶欧
    金一和
    麻懿馨
    张颖花
    张晓
    [J]. 卫生毒理学杂志, 2004, (04) : 245 - 247
  • [6] 我国部分地区自来水和不同水体中的PFOS污染
    金一和
    刘晓
    秦红梅
    麻懿馨
    范轶欧
    张颖花
    齐藤宪光
    佐佐木和明
    小泉昭夫
    [J].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02) : 39 - 42
  • [7] 人血清中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污染现状
    金一和
    刘晓
    张迅
    李彤
    张颖花
    齐藤宪光
    佐佐木和明
    小泉昭夫
    不详
    [J]. 中国公共卫生 , 2003, (10) : 52 - 53
  • [8] 全球性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环境污染及其生物效应
    金一和
    汤先伟
    曹秀娟
    张颖花
    [J]. 自然杂志, 2002, (06) : 344 - 348
  • [9] 珠穆朗玛峰地区新降雪的化学特征
    张东启
    秦大河
    任贾文
    康世昌
    王晓香
    皇翠兰
    [J]. 环境科学, 2001, (02) : 123 - 125
  • [10] 降水中汞及其它元素来源的识别分析
    刘俊华
    mail.rcees.ac.cn
    王文华
    mail.rcees.ac.cn
    彭安
    mail.rcees.ac.cn
    [J]. 环境科学, 2000, (02) : 77 -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