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城市资源环境绩效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

被引:7
作者
许亚宣 [1 ]
赵玉婷 [1 ]
李小敏 [1 ]
于华通 [2 ]
李娟 [1 ]
邹广迅 [1 ]
赵娟 [1 ]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 不详
关键词
资源环境绩效; 经济发展水平; 中原经济区; 城市发展; 指标体系;
D O I
10.13198/j.issn.1001-6929.2016.06.18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X821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为了识别城市或"相似群体"最重要的资源环境"短板"问题,以中原经济区31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选择水土资源、能源、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水平等4个方面共计33项指标,利用层次分析修正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正向指标极大化、负向指标极小化、适中指标平均化的标准化方法对研究区域内各市资源环境绩效进行测算.研究表明:1从资源环境绩效角度来看,中原经济区城市可分为"双高"超载型、农业型、"双低"超载型、资源型四大类.2占中原经济区城市总数2/5的资源型城市,由于过度强调资源产出、忽视环境保护而成为经济区环境问题高发、资源环境矛盾较为突出的集中区域.3在对4个Ⅰ级指标(资源利用效率、能源利用效率、环境质量指数、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水平)设定均衡权重情况下,15个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居末位,10个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居末位,表明中原经济区提高资源环境绩效应率先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领域实现突破.所构建的资源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仍有待进一步优化,今后应加大对可再生资源能源利用、农村生态环境特别是农村土地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等问题的关注.
引用
收藏
页码:925 / 93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