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资金短缺影响了流域生态补偿的效果和效率,论文以解决流域生态补偿资金来源问题为出发点,构建了流域生态补偿多元融资渠道融资效果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的仿真模拟,以流域跨界界面水质变化为衡量标准,分析不同融资渠道或融资渠道组合的生态补偿效果,为流域生态补偿多元融资渠道的构建提供理论和数理分析。研究发现:(1)政府作为融资主体利用财政转移支付能够实现生态补偿效果,但所需资金量大,政府负担重;(2)单纯依靠排污收费资金,不能实现生态补偿效果;(3)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能够实现生态补偿效果,有排污权交易市场比没有排污权交易市场的效率高;(4)企业作为融资主体不能实现生态补偿效果;(5)企业和社会资本(企业除外)合作能够实现生态补偿效果,但效率较低。对比五种模拟结果,相对来说,在排污权交易市场存在的情况下,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提供资金的生态补偿效果和效率较好。单一资金来源,比如排污收费和企业自身作为融资主体,不能实现生态补偿目的,而多元融资渠道能够发挥较好的效果。另外,模拟过程发现,流域生态补偿领域,市场机制构建难度大,是否是最优机制有待深入探讨。论文以量化建模的方法分析流域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及资金使用效果问题,既是对现有理论的有益补充也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为生态补偿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