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2002年长江中下游平原乡村景观区域中耕地类型及其土壤氮磷储量的变化

被引:5
作者
武俊喜 [1 ,2 ]
程序 [3 ]
焦加国 [4 ,5 ]
肖红生 [6 ]
杨林章 [5 ]
王洪庆 [7 ,8 ]
张福锁 [1 ]
Ellis Erle C [7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
[3]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4]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6] 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与亚热带生态研究所
[7]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University of Maryland Baltimore County Maryland USA
[8] Institute of Coastal Ecology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Louisiana at Lafayette Lafayette Louisiana USA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平原; 乡村景观; 耕地; 尺度推绎; 蒙特卡洛方法; 土壤全氮密度; 土壤全氮储量; 土壤全磷密度; 土壤全磷储量;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过去60a间,长江中下游平原乡村景观区域中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特别是耕地类型发生了显著地转变,并对其土壤全氮和全磷产生了明显地影响。通过选取区域代表性样方、研究耕地类型的小尺度转化、土壤取样和收集1965年前土壤全氮、全磷历史数据,采用尺度推绎和蒙特卡洛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评价了1940-2002年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密集的乡村景观区域中耕地类型及其土壤全氮、全磷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近60a来,在86×103km2的区域中有47%的面积发生了变化,其中33%的面积是耕地类型转化。耕地面积减少18.6%(-16.0×103km2),其中稻田面积减少21.5%(-18.5×103km2),种植木本作物的旱地面积减少1.7%(-1.5×103km2);而种植木本作物和种植1年生作物的水浇地的面积分别增加了3.5%(3.0×103km2)和2.0%(1.7×103km2)。尽管稻田面积大幅减少,但其仍是区域中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1940-2002年,有98%的可能性区域耕地0-30cm土壤全氮储量净减少,而其0-30cm土壤全磷储量则无明显变化。区域耕地土壤全氮储量明显减少(-7.2Tg N),主要受稻田土壤全氮储量显著减少(-8.0Tg N)的影响,而稻田面积大幅减少是导致稻田土壤全氮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种植木本作物的旱地的土壤全氮储量减少了0.7Tg N;而种植木本作物和种植1年生作物的水浇地分别增加1.3和0.7Tg N。区域耕地土壤全磷储量变化不明显,主要受稻田土壤全磷储量无明显变化的影响。尽管稻田面积大幅减少,但由于稻田土壤全磷密度增加了29%(其净增加的可能性为76%);加之稻田土壤全磷密度变异较大,所以稻田土壤全磷储量并没有明显减少,其净减少的可能性仅为64%。与此同时,有75%的可能性种植木本作物的旱地的土壤全磷储量净减少,但仅减少了0.3Tg P;而种植木本作物的水浇地和种植1年生作物的水浇地土壤全磷都有少量增加,分别为0.7和0.4Tg P。通过选取区域代表性样方、研究耕地类型的小尺度转化、土壤取样和收集土壤历史数据、结合尺度推绎和蒙特卡洛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能够揭示1940-2002年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密集的乡村景观区域中耕地类型及其土壤全氮和全磷储量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6309 / 632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中土壤肥力的演变 [J].
吴春艳 ;
陈义 ;
杨生茂 ;
王家玉 .
浙江农业学报, 2008, (05) :353-357
[2]   长江平原区乡村景观的结构、管理及其对土壤氮磷的影响 [J].
武俊喜 ;
焦加国 ;
肖红生 ;
王洪庆 ;
杨林章 ;
程序 ;
Ellis Erle C .
生态学报, 2008, (08) :3606-3617
[3]   长江中下游地区化肥消费与供需特征及调控策略 [J].
张四代 ;
张卫峰 ;
王激清 ;
王利 ;
马文奇 ;
张福锁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 (01) :100-103
[4]   长期不同施肥对稻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影响 [J].
李新爱 ;
童成立 ;
蒋平 ;
吴金水 ;
汪立刚 .
土壤, 2006, (03) :298-303
[5]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发生层质量演化的影响——以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为例 [J].
李加林 ;
刘闯 ;
张殿发 ;
童亿勤 ;
杨晓平 ;
李伟方 .
地理学报, 2006, (04) :378-388
[6]   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种植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J].
杜连凤 ;
张维理 ;
李志宏 ;
武淑霞 ;
龙怀玉 ;
张认连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1) :95-99
[7]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水稻土磷素在剖面的分布与移动 [J].
单艳红 ;
杨林章 ;
沈明星 ;
王建国 ;
陆长婴 ;
吴彤东 .
土壤学报, 2005, (06) :970-976
[8]   长期不同施肥下太湖地区黄泥土肥力的变化 [J].
邱多生 ;
李恋卿 ;
焦少俊 ;
潘根兴 ;
张英 .
土壤肥料, 2005, (04) :28-32
[9]   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J].
郑国强 ;
江南 ;
史同广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18-22
[10]   太湖流域浙西区不同土地类型的面源污染产出 [J].
李恒鹏 ;
刘晓玫 ;
黄文钰 .
地理学报, 2004, (03) :4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