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高寒草甸草原的形成机制和治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20
作者
王宝山 [1 ]
尕玛加 [2 ]
张玉 [3 ]
机构
[1]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2] 青海泽库县草原站
[3] 青海省草原总站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甸; 黑土滩; 退化草地; 形成机制; 治理方法;
D O I
10.13817/j.cnki.cyycp.2007.02.020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天然草地的主体,也是我国最重要和面积最大的一个草地类型。“黑土滩”是高寒草甸退化的综合表现,对当地、我国甚至东南亚和南亚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论述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气候、土壤、植被和动物特点,全面综述了“黑土滩”退化草地的特征和表现,分析了导致“黑土滩”形成的诸因素及其形成的综合原因和机理,阐述了“黑土滩”对生态环境和草地畜牧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和危害,提供了恢复和治理“黑土滩”退化草地的原则和具体技术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暖季放牧犊牦牛对高寒草甸地区人工草地的影响 [J].
刘迎春 ;
李有福 ;
来德珍 .
草原与草坪, 2006, (06) :31-34
[2]   人工调控措施对“黑土型”退化草地垂穗披碱草人工植被的影响 [J].
马玉寿 ;
施建军 ;
董全民 ;
王彦龙 ;
盛丽 .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6, (02) :1-3
[3]   江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特征、危害及治理思路探讨 [J].
尚占环 ;
龙瑞军 ;
马玉寿 .
中国草地学报, 2006, (01) :69-74
[4]   江河源区人工草地及“黑土滩”退化草地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动态 [J].
史惠兰 ;
王启基 ;
景增春 ;
李世雄 ;
王杰 .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04) :655-661
[5]   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草地植被演替规律的研究 [J].
杨力军 ;
李希来 ;
石德军 ;
孙海群 ;
杨元武 .
青海草业, 2005, (01) :2-5+15
[6]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地退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J].
兰玉蓉 .
青海草业, 2004, (01) :27-30
[7]   江河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场的形成过程与综合治理 [J].
周华坤 ;
周立 ;
赵新全 ;
刘伟 ;
严作良 ;
师燕 .
生态学杂志, 2003, (05) :51-55
[8]   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 [J].
马玉寿 ;
郎百宁 ;
李青云 ;
施建军 ;
董全民 .
草业科学, 2002, (09) :1-5
[9]   青海草地生态环境治理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J].
杜铁瑛 .
青海草业, 2002, (01) :10-15
[10]   青藏高原“黑土滩”形成的自然因素与生物学机制 [J].
李希来 .
草业科学, 2002, (01)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