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村民的行为对古村落保护及景观变迁的影响——基于本土社会学理论视角

被引:21
作者
翁时秀 [1 ,2 ]
彭华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2]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关键词
古村落; 景观变迁; 行动者类型; 行为逻辑; 本土理论;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1.03.016
中图分类号
K87 [中国文物考古];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601 ; 083304 ;
摘要
为探究中国古村落景观变迁的发生机理及不同行动者在此过程中的行为逻辑,对浙江省永嘉县境内的楠溪江古村落群进行了案例研究。从本土社会学的理论视角,指出:中国的乡土社会是一个情理社会,国家正式权力镶嵌于乡土文化之中,正式权力与非正式权力、政府与村民的互动推动了古村落景观的变迁。借用"国家-社会"二元框架,将变迁中的行动者分为县(市)政府,乡镇政府,有关系村民和无关系村民四类,指出不同的行动者具有各不相同又彼此联系的行为逻辑,为常态下的中国古村落景观变迁提供了一种行动者类型框架和一种理解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72 / 37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与农民群体性利益的表达困境——对一起石场纠纷案例的分析 [J].
吴毅 .
社会学研究, 2007, (05) :21-45+243
[2]   中国古村落:困境与生机——乡土建筑的价值及其保护 [J].
楼庆西 .
中国文化遗产, 2007, (02) :10-29+4+6
[3]   传统村镇旅游规划与开发模式探讨——以黟县西递古村落为例 [J].
朱桃杏 ;
陆林 .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7, (01) :88-92
[5]   市县级政策与管理在古村落保护和旅游中的重要性——以黄山市、大理州和丽江市为例 [J].
车震宇 ;
保继刚 .
建筑学报, 2006, (12) :45-47
[6]   古村落与传统民居旅游开发模式刍议 [J].
齐学栋 .
学术交流, 2006, (10) :131-134
[7]   古村落开发与旅游运营机制研究─以安徽省黟县宏村为例 [J].
姚国荣 ;
陆林 ;
章德辉 .
农业经济问题, 2004, (04) :68-70
[8]   古村落民居保护与开发的产权分析 [J].
许抄军 ;
刘沛林 ;
周晓君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3, (04) :19-23
[9]   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策略——以高迁古村落为例 [J].
吴承照 ;
肖建莉 .
城市规划汇刊, 2003, (04) :56-60+96
[10]   建立古村落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思考 [J].
许重岗 .
浙江社会科学, 2003, (03) :15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