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用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8
作者
包海柱 [1 ,2 ]
高聚林 [1 ]
马庆 [1 ]
胡树平 [1 ]
机构
[1]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2]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关键词
油用向日葵; 农艺性状; 加性-显性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5 [向日葵];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6个油用向日葵自交系及其配制的9个杂交组合在2个环境下的7个农艺性状表现进行遗传分析,揭示油用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性质、规律以及主要农艺性状对含油率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株高、茎粗、盘径、百粒重、籽仁率和单盘粒重等6个遗传性状主要受加性和显性共同控制,结实率的遗传以加性、显性×环境互作效应为主,籽仁率、单盘粒重以加性、显性、显性×环境互作效应为主;性状间的各项遗传相关性多以加性遗传相关为主。百粒重的净效应对籽实含油率的加性遗传方差贡献率最高,结实率的净效应对籽实含油率的显性遗传方差贡献率最高,单盘粒重对籽实含油率的加性×环境互作遗传方差的贡献率最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736 / 174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不同环境条件下油菜籽饼粕蛋白质含量的发育遗传研究 [J].
张莉 ;
吴建国 ;
M.T.Variath ;
陈国林 ;
石春海 .
中国粮油学报, 2010, 25 (09) :45-51+56
[2]   向日葵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J].
景岚 ;
沙日娜 .
西北植物学报, 2007, (01) :201-205
[3]   向日葵9个主要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 [J].
雷中华 ;
向理军 ;
石必显 .
新疆农业科学, 2006, (S1) :31-33
[4]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不同外植体组织培养及其再生的研究 [J].
刘海学 ;
王罡 ;
季静 ;
宋英今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6, (11) :2208-2213
[5]   综合性状及其分量的多元条件分析(英文) [J].
温永仙 ;
朱军 .
遗传学报, 2005, (03) :289-296
[6]   向日葵根系水通道蛋白活性与苗龄关系的研究(英文) [J].
刘晚苟 ;
山仑 .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10) :1663-1668
[7]   不同环境条件下稻米透明度的发育遗传分析 [J].
石春海 ;
吴建国 ;
樊龙江 ;
朱军 ;
吴平 .
遗传学报, 2002, (01) :56-61
[8]   向日葵种子不同部位微量提取DNA用于PCR的研究 [J].
刘杰 ;
熊艳文 ;
刘公社 ;
齐冬梅 ;
李芳芳 ;
汪恩华 .
西北植物学报, 2001, (04) :615-619
[9]   非等试验设计胚乳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方法 [J].
左清凡 ;
朱军 ;
刘宜柏 ;
潘晓云 ;
张建中 .
生物数学学报, 2001, (01) :16-22
[10]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的新方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J].
朱军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0, (01)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