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圈地区井水温度的动态类型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62
作者
车用太
刘喜兰
姚宝树
鱼金子
张培仁
刘五洲
杨明波
朱自强
曹新来
黄辅琼
谷元珠
刘成龙
李海孝
宋晓冰
范秀丽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 天津市地震局
[3]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4] 北京市地震局
[5]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6] 河北省地震局
[7] 河北省廊坊市地震局 北京
[8] 天津
[9] 北京
[10] 石家庄
[11] 廊坊
关键词
水温; 动态类型; 成因; 首都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4.1 [温泉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在系统清理首都圈地区 11口高精度水温度观测井近 10年的观测资料的基础上 ,归纳出井水温度动态的多年趋势、年、月、日动态类型 ,并对其成因与特征进行分析。多年动态类型可归纳为平稳型、上升型、下降型、起伏型与复合型 ;年动态类型可归纳为平稳 -阶变型、上升型、下降型、起伏型 ;月动态类型可归纳为平稳型、平稳 -阶变型、平稳 -起伏型、下降 -起伏型、上升 -起伏型与复合型 ;日动态多为随机起伏型 ,但在 5口井发现有水温潮汐 ,绝大多数井中存在阶变或脉冲等。目前发现的影响水温动态类型的因素有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地表水的侧向补给、邻井地下水开采及观测井内的井水扰动等 ,此外仪器本身的不稳定性对动态类型也产生重要影响。认识上述的正常动态类型 ,排除各种干扰之后 ,仍发现井水温度有较好的映震效应 ,在一些中强以上地震之前有较好的短临异常 ,在一些远大震之时也有显著的同震异常 ,在个别远大震之前发现有震前异常。因此 ,深入研究井水温度的动态类型 ,有效地排除各种干扰 ,包括仪器不稳定产生的阶变或脉冲等 ,将会显著地增强井水温度动态监测的映震效能 ,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地震短临预测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403 / 420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我国地震地下水温度动态观测与研究 [J].
车用太,鱼金子,刘春国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6, (04) :34-37
[2]  
首都圈地震短临预报新方法观测与研究[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编, 1994
[3]  
地热动态观测与地热前兆 .2 付子忠.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