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就业创造能力与比较优势研究

被引:5
作者
郭东杰
邵琼燕
机构
[1] 浙江工业大学
基金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
关键词
制造业; 工业化; 就业; 比较优势; 投入产出表;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12.01.002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与就业之间的尖锐矛盾。根据2002年、2005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我们借助就业乘数理论分析了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就业创造能力及其变化,并与部分国家制造业的贸易竞争优势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我国新型工业化模式选择必须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依赖技术创新,改造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水平,增强成果转化能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便承接更多的国际产业转移,拓展新的就业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贸易与竞争力分析——“里昂惕夫之谜”的综合解释 [J].
郭东杰 .
经济学家, 2010, (09) :19-26
[2]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J].
陈桢 .
经济学家, 2008, (02) :90-95
[3]   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和区域就业差异 [J].
周勤 ;
吴利华 .
世界经济, 2008, (01) :78-89
[4]   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工业劳动需求弹性影响的经验研究 [J].
周申 .
世界经济, 2006, (02) :31-40+95
[5]   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效应的经验分析 [J].
姚战琪 ;
夏杰长 .
世界经济, 2005, (01) :58-67+80
[6]   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 [J].
赵文丁 .
中国工业经济, 2003, (08) :32-37
[7]   工业竞争力与比较优势——WTO框架下提高我国工业竞争力的方向 [J].
蔡昉 ;
王德文 ;
王美艳 .
管理世界, 2003, (02) :58-63+70
[8]   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研究 [J].
张车伟 ;
蔡昉 .
中国工业经济, 2002, (05) :22-30
[9]   中国就业状况分析 [J].
胡鞍钢 .
管理世界, 1997, (03) :37-55
[10]  
The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Developing Country Manufactured Exports, 1985-98[J] . Sanjaya Lall.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 . 200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