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视角下的慈善活动

被引:30
作者
李贤 [1 ]
崔博俊 [2 ]
机构
[1]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2]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第三次分配; 慈善活动; 动机; 行为经济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7 [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障];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4 ;
摘要
共同富裕包括了物质上的富足和精神上的富有,是涵盖城乡、东西部区域等多个层次的共同富裕。其不是福利主义,更不是平均主义,本质上体现为经济学的选择天平更多地向公平倾斜。现阶段的中国仍然有许多因素制约着共同富裕,分配方式的不合理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第三次分配"是适应新时期健康发展需求的有效分配方式,其能克服"第一次分配"的"市场失灵",弥补"第二次分配"的"政府失灵",还能引导各类人群实现精神上的富裕,是推动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的重要补充。作为"第三次分配"主体的慈善活动,其分配去向不仅包括"纾困扶弱"的传统方向,还能流向鼓励创新、造福人类的其它领域。在慈善活动的作用机理中,"代表性启发"可促成慈善活动的内在动机;"观众效应"形成外在动机;社会画像诱发形象动机;网络社交则强化了脉冲式慈善行为。这一机制适应了新时期的分配特点,较好地对社会资源进行了"第三次分配"。但现阶段的慈善活动,三方面的动机均较弱,需要优化宣传方式、强化外部压力以及培养慈善理念,以更好地推动共同富裕。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2]   人工智能与网络社会情绪的规制 [J].
张爱军 ;
师琦 .
理论与改革, 2019, (04) :34-46
[3]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N]. 人民日报. 2021 (001)
[4]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N]. 刘鹤. 人民日报. 2019 (006)
[5]  
中国慈善发展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杨团, 2020
[6]  
A Theory of Fairness,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J] . Ernst Fehr,Klaus M. Schmidt.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 1999 (3)
[7]   AMBIGUITY AVERSION AND COMPARATIVE IGNORANCE [J].
FOX, CR ;
TVERSKY, A .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5, 110 (03) :58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