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经济结构异同及其对两国经济关系的影响(上)

被引:4
作者
曲文轶
机构
[1]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中国; 俄罗斯; 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 经济合作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1 [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 F151.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从三大部类产业的比例关系、工业内部产业构成、主导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以及各自产业发展的趋势等诸多角度对中俄两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异同作了分析,认为两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征对双方经济关系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决定了自发贸易(即市场主导的商品交换)的空间,即产业互补;二是引发了两国经济合作的长期可持续性问题。现有的产业结构为两国的经济合作提出了亟待解决的课题:两国的经济关系必须从互补性贸易走向战略性合作。这种战略型合作模式不是立足于静态比较优势,而是立足于国家整体利益和动态社会收益。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与俄罗斯经济增长 [J].
曲文轶 .
俄罗斯研究, 2007, (01) :26-33
[2]   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俄罗斯经济定位的困境 [J].
关雪凌 ;
程大发 .
国际观察, 2005, (04) :73-78
[3]   天然资源与俄罗斯经济发展 [J].
孙雅娜 ;
边恕 .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05, (03) :10-15
[4]   从尤科斯事件看普京政府对寡头经济的治理 [J].
曲文轶 .
世界经济, 2004, (03) :34-37
[5]   论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J].
庄起善 .
世界经济研究, 2003, (03) :69-72
[6]  
日本经济的悖论[M]. 商务印书馆 , (美)高柏著, 2004
[7]  
现代产业经济分析[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刘志彪等编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