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2009年中国天山现代冰川末端变化特征

被引:17
作者
李珊珊 [1 ]
张明军 [1 ,2 ]
李忠勤 [1 ,2 ]
李慧林 [2 ]
骆书飞 [1 ]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山冰川站
关键词
冰川变化; 冰川末端; 气候变化; 表碛覆盖; 天山; 中国;
D O I
10.13866/j.azr.2013.02.028
中图分类号
P343.6 [冰川];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基于冰川定位观测、野外考察、航空摄影、遥感影像和地形图分析方法,研究了1960—2009年中国天山8条冰川末端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09年,在天山地区气温与降水呈上升趋势的背景下,8条冰川均处于退缩状态,退缩速率由西向东逐渐减缓,其变化幅度因气候环境、地理位置、冰川规模和冰川形态等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区域性与阶段性差异。其中,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62—1973年冰川末端退缩速率为5.96m.a-1,1973—1980年为3.28m.a-1,1980—1993年为3.93m.a-1,在1993年完全分离成东、西两支独立的冰川;博格达峰四工河4号冰川末端1962—1981年退缩速率为6m.a-1,1981—2006年为8.9m.a-1,2006—2009年为13.3m.a-1。表碛覆盖的青冰滩72号冰川和74号冰川末端1964—2009年退缩速率分别为41m.a-1和30m.a-1,远较无表碛覆盖的庙儿沟平顶冰川退缩迅速(1972—2007年冰川末端退缩速率为2.32m.a-1)。表面特征(表碛)亦是造成冰川变化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378 / 38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近50a来天山博格达峰地区四工河4号冰川表面高程变化特征 [J].
王璞玉 ;
李忠勤 ;
曹敏 ;
李慧林 ;
王飞腾 ;
张明军 .
干旱区地理, 2011, 34 (03) :464-470
[2]   近45年来托木尔峰青冰滩72号冰川变化特征 [J].
王璞玉 ;
李忠勤 ;
曹敏 ;
李慧林 .
地理科学, 2010, 30 (06) :962-967
[3]   新疆冰川近期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J].
李忠勤 ;
李开明 ;
王林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1) :96-106
[4]   近30年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 [J].
聂勇 ;
张镱锂 ;
刘林山 ;
张继平 .
地理学报, 2010, 65 (01) :13-28
[5]   天山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变化监测结果分析 [J].
焦克勤 ;
井哲帆 ;
成鹏 ;
韩添丁 ;
刘盛梅 .
干旱区地理, 2009, 32 (05) :733-738
[6]   近45年阿克苏地区干湿程度演变分析 [J].
陈颖 ;
张俊岚 .
干旱区研究, 2007, (05) :686-690
[7]   冰川消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 [J].
李忠勤 ;
沈永平 ;
王飞腾 ;
李慧林 ;
董志文 ;
王文彬 ;
王林 .
冰川冻土, 2007, (03) :333-342
[8]   中国天山山区近40a来的年气候变化 [J].
袁晴雪 ;
魏文寿 .
干旱区研究 , 2006, (01) :115-118
[9]   表碛下冰面消融的模拟与估算 [J].
韩海东 ;
丁永建 ;
刘时银 .
冰川冻土, 2005, (03) :329-336
[10]   高亚洲冰川的近期退缩及其对西北水资源的影响 [J].
姚檀栋 ;
刘时银 ;
蒲健辰 ;
沈永平 ;
鲁安新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6) :535-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