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晶格模型研究皂荚素二元体系形成混合胶束的分子交换能

被引:5
作者
王正武
李干佐
刘俊诚
关大任
廖莉玲
娄安境
不详
机构
[1] 山东大学教育部胶体和界面化学重点实验室
[2] 贵州师范大学化学系
[3] LangmuirCenter for Colloids and Interfaces
[4] Columbia University 济南
[5]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二维晶格模型; 分子交换能(εm),分子相互作用参数(βm),皂荚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O647 [表面现象的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二维晶格模型和相分离模型,由正规溶液理论首先推导出了二元表面活性剂形成混合胶束的分子交换能(εm)与混合胶束中组分A的超额化学位(μmE,A)的关系式:μmE,A=εmgN0(1-xA)2.然后导出εm与混合胶束中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数(βm)的关系:εm=gRTβm/N0.用该结论对皂荚素(GS)与十二烷基磺酸钠(C12H25-SO3Na)、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C12H25(OC2H4)3SO4Na]、全氟辛酸钠(C7F15CO2Na)、十二烷基脂肪醇聚氧乙烯(9)醚[C12H25(EO)9OH]、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C8H17Ph(EO)10OH]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澳化铵(C16H33NMe3Br)等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研究和计算表明:含皂荚素的二元表面活性剂形成的混合胶束,εm均为负值,表面活性剂分子间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2+8 +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二元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吸附层分子交换能的研究 [J].
王正武 ;
李干佐 ;
牟建海 ;
关大任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1, (07) :1225-1227
[2]   模糊变换—正交设计法在配方筛选中的应用 [J].
王正武 ;
李干佐 ;
刘俊诚 ;
牟建海 ;
廖莉玲 .
日用化学工业, 2001, (03) :14-16+21
[3]   皂荚素及其复配体系表面活性的研究 [J].
王正武 ;
李干佐 ;
李英 ;
牟建海 .
日用化学工业, 2000, (06) :1-4
[4]  
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赵国玺 编著, 1984
[5]  
统计热力学导论[M]. 吉林人民出版社 , 赵成大,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