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北地区T5和T4不整合面剥蚀量恢复

被引:4
作者
邱春光 [1 ]
王璞珺 [2 ]
刘延莉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2]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剥蚀量恢复; 镜质体反射率法; 体积平衡; 滨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不同剥蚀量恢复方法的特点和松辽盆地滨北地区实际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滨北地区T5和T4不整合面进行剥蚀量恢复。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法和体积平衡-沉积速率法相结合对T5不整合面进行剥蚀量恢复;应用镜质体反射率法、地层趋势分析法和沉积速率法相结合对T4不整合面进行剥蚀量恢复。研究结果表明T5不整合面因经历较长时间的剥蚀,剥蚀量较大,剥蚀量在700~2800m之间;T4不整合面剥蚀量多在200~1000m,在经历剥蚀时间较长的地区和靠近断陷盆地边缘的地区剥蚀量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19+6 +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利用声波时差资料恢复剥蚀量方法研究与应用 [J].
付晓飞 ;
李兆影 ;
卢双舫 ;
付广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4, (01) :9-11+74
[2]   沉积盆地中恢复地层剥蚀量的新方法 [J].
王毅 ;
金之钧 .
地球科学进展, 1999, (05) :482-486
[3]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数据估算地层剥蚀厚度 [J].
胡圣标 ;
汪集晠 ;
张容燕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4) :42-45+6
[4]   波动地质学研究中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J].
刘国臣,李京昌,金之钧,李建忠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06) :1-7
[5]   用裂变径迹长度分布模拟地层剥蚀量和热史 [J].
周礼成 ;
冯石 ;
王世成 ;
康铁笙 .
石油学报, 1994, (03) :26-34
[6]  
松辽盆地深部结构及成盆动力学与油气聚集[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迟元林等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