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概念的构建

被引:10
作者
朱海燕
张锋
沈模卫
徐梅
不详
机构
[1] 云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2]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3] 云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云南昆明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4] 浙江杭州
[5] 云南昆明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6] 云南昆明
关键词
大学生; 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 因素分析; 互联网使用动机;
D O I
10.16128/j.cnki.1005-3611.2005.01.002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的概念结构,建立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量表。方法:分别对511名和581名被试基于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问卷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①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由孤独感、社会参与度、一般抑郁、生活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五个初级因素构成,并可概括为社会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高阶因素。ISHS-CS具有较理想的项目区分度,内部一致性信度、构想效度和区分效度。②互联网使用者的社会-心理健康与使用时间无显著关联,但与上网次数有一定关系。③基于信息获取性动机而使用互联网,其社会-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而基于人际情感性动机而使用互联网,其社会-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结论:大学生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概念的构想合理,其量表可以作为大学生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工具。
引用
收藏
页码:4 / 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模式研究 [J].
沈模卫 ;
李鹏 ;
徐梅 ;
张锋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 (04) :63-70
[2]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模式研究 [J].
徐梅 ;
张锋 ;
朱海燕 .
应用心理学, 2004, (03) :8-11+7
[3]   大学生孤独感与网络使用特点关系的研究 [J].
刘加艳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04, (03) :286-287+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