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旧”改造中的公益性项目供给机制研究——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思考

被引:11
作者
宋立新 [1 ,2 ]
机构
[1]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二所
[2]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
“三旧”改造; 公益性项目; 公共物品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62.6 [公共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2008年底,国土资源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签订《共同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合作协议》,"三旧"改造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三旧"改造已实施两年多,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城市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改造中诸如历史文化遭到破坏、开发强度过高、拆迁利益冲突等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以"公共物品"为视角,重点关注"三旧"改造中公益性项目配套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借鉴西方经济学"公共物品理论",探讨了公益性项目在"三旧"改造中得以有效供给的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市场化”语境下的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失效及其路径选择 [J].
胡鸣铎 ;
牟永福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3) :98-104
[2]   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引导市场开发的经营 [J].
朱介鸣 .
城市规划汇刊, 2004, (06) :11-15+95
[3]   宏观调控与规划引导——政府行动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J].
何明俊 .
城市规划, 2004, (07) :30-33+87
[4]   香港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及其启示 [J].
汪永成 ;
马敬仁 ;
不详 .
城市问题 , 1999, (02) :53-57
[5]  
蒂布特模型[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曹荣湘主编,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