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例湿疹及荨麻疹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14
作者
谭丽娜 [1 ]
张桂英 [2 ]
颜兰香 [2 ]
王盛 [2 ]
陆前进 [2 ]
机构
[1]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皮肤科
[2]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科
关键词
湿疹/血液; 荨麻疹/血液; 免疫球蛋白G/血液; 变应原/血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58.2 [变态反应性及中毒性皮肤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6 ;
摘要
目的检测湿疹及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的水平,探讨食物过敏原在过敏性皮肤病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JSA法检测900例湿疹和慢性荨麻疹患者及18例正常人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水平。结果 (1)研究组血清食物过敏原检测的阳性率(90.2%)高于对照组(11.1%,P<0.01);900例湿疹及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的阳性率从高到底依次为:鸡蛋、小麦、虾、牛奶、大豆、蟹、大米、玉米、西红柿、鸡肉、蘑菇、牛肉、猪肉、鳕鱼;湿疹及慢性荨麻疹患者食物过敏原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91.9%、8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患者中虾、蘑菇和鳕鱼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荨麻疹患者(P<0.05);(2)儿童组食物过敏原检测的阳性率为96.6%,高于其他年龄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儿组以鸡蛋、小麦和牛奶为主要过敏原,随着年龄的增长,虾、蟹的致敏性逐渐增高;(3)食物过敏原检测阳性的812例患者中,3种以上食物过敏原阳性的患者占53.7%,随访了其中175例患者,避免接触不耐受食物20 d和60 d后,有效率分别为50.9%和61.1%;(4)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患者饮食并随访325例患者,湿疹组20 d、60 d后有效率分别为59.9%和7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荨麻疹组20、60 d后有效率分别为65.6%和7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寻找不耐受食物,从而调整饮食,改善症状,其对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66 / 469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食物不耐受与相关性疾病 [J].
谢志贤 ;
刘倩 .
中华内科杂志, 2006, (02) :150-151
[2]   食物过敏与营养健康 [J].
付萍 .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4, (02) :111-115
[3]  
临床皮肤病学[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赵辨主编,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