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盆地动力学与盆地成藏(矿)系统

被引:64
作者
刘池洋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含油气盆地研究所
关键词
沉积盆地; 沉积盆地动力学; 盆地成因机制; 沉积盆地成藏(矿)系统; 中东亚能源矿产成矿域; 后期改造与改造盆地; 油气逸散; 小型含油气盆地; 中国沉积盆地; 研究系统; 复杂性科学; 方法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沉积盆地动力学与盆地成藏(矿)系统为主线,梳理和归纳了笔者在此方面理论研究的部分认识和观点。在地球科学研究和应用的3大领域(科学研究、物质需求、生存环境)中,沉积盆地均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中展布面积大、发育时间长的大中型盆地(如含油气盆地)意义更为重要。沉积盆地是地史上地壳或岩石圈较长时间相对沉降、沉积物在其中不断充填过程中的一种负向地壳构造。将沉积盆地动力学定义为:直接控制和明显影响盆地沉降和沉积充填的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有机耦合的统一动力学系统和演化过程;属地球动力学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盆地沉降动力的不同,将盆地成因划分为热力、应力、重力和复合成因4种类型。从厘定和揭示盆地沉降、沉积和堆积中心的分布位置、演变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入手,剔去非沉降作用产生的沉积效应,有可能揭示沉降作用特征和其与沉积、堆积中心的时空演变关联及原因。活动性强、深部作用活跃、后期改造强烈是中国沉积盆地的重要特点,这由中国大陆的特性所决定。根据后期改造的主要地质作用及改造形式的不同,将改造盆地划分为8种类型。剔去后期改造的影响,系统恢复原始盆地面貌,为深刻认识和揭示盆地演化改造过程和油气成藏、定位及分布的重要基础。根据改造盆地的地质实际和笔者的研究实践,探讨和提出了改造盆地研究和油气评价的思路及程式;从绝对时间和相对时限两方面,具体厘定了中国盆地油气晚期超晚期成藏定位的时限。探讨了深部作用对油气富集的影响、油气逸散及其地质效应等问题。含油气盆地动力学研究系统可划分为成盆、成藏和评价3大次系统。在盆地演化和改造过程中,各次系统及子系统之间联系密切、相互作用。倡导沉积盆地研究遵循"整体、动态、综合"的总则。世界已探明的砂岩型铀矿床逾82%与已生产的油气田或煤田同盆共存。这4种主要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富集存在普遍,但其富集成矿区分布却有明显的分区性,其中尤以中东亚地区典型。在中东亚能源矿产成矿域诸盆地中,多种能源矿产赋存和分布的特点为:空间分布复杂有序、各含(储)矿层位及地区联系密切、成藏(矿)定位时期相同或相近、赋存环境和成藏(矿)作用有机相关;铀成矿过程和主成矿期与区域动力学环境演变有明显地响应关系,并与所在盆地油气的成藏定位时期基本一致;表明其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和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沉积盆地集多种有机和无机、金属与非金属矿产以及水资源等共存于一盆,是诸多沉积矿产同盆成生、赋存的基本单元和成藏(矿)的巨型复杂系统,称之为沉积盆地成藏(矿)系统。该系统中各种沉积矿产的成藏(矿)不是孤立存在和单独出现;其形成和分布有机关联、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内在联系形式多样;有其自身的成矿特点和成藏(矿)环境,应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成矿系统与其他成矿系统相并列和区别。本文讨论了小型含油气盆地的类型和其油气赋存条件、成熟盆地再研究的必要性和指导思想,适于中国西部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稳定陆)块、盆(地)、带(各类构造活动带)系统动力学等。地球和盆地均属非常复杂的巨系统,运用整体和系统的学术思想,研究地学等复杂性科学是一个有效途径。在复杂系统研究中,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最为重要,同时要重视研究思想和方法论的嬗变,揭示研究对象的个性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3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11]  
自然灾害.[M].陈颙; 史培军; 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2]  
深大断裂与中国东部新生代盆地油气资源分布.[M].周荔青;刘池阳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13]  
非线性科学与复杂性科学.[M].李士勇; 编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14]  
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富集成藏(矿)研究进展.[M].刘池洋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
[15]  
中国石油天然气发展战略.[M].张抗等著;.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
[16]  
煤系气油比分配控制因素及其与大中型气田的关系.[M].钟宁宁;陈恭洋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17]  
秦岭造山带与大陆动力学.[M].张国伟等著;.科学出版社.2001,
[18]  
内克拉通盆地.[M].[美]MorrisW.Leighton等编;刘里斌等译;.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19]  
构造地质学-岩石圈动力学研究进展.[M].马宗晋等主编;.地震出版社.1999,
[20]  
天然气中稀有气体地球化学.[M].徐永昌等著;.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