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盆地动力学与盆地成藏(矿)系统

被引:64
作者
刘池洋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含油气盆地研究所
关键词
沉积盆地; 沉积盆地动力学; 盆地成因机制; 沉积盆地成藏(矿)系统; 中东亚能源矿产成矿域; 后期改造与改造盆地; 油气逸散; 小型含油气盆地; 中国沉积盆地; 研究系统; 复杂性科学; 方法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沉积盆地动力学与盆地成藏(矿)系统为主线,梳理和归纳了笔者在此方面理论研究的部分认识和观点。在地球科学研究和应用的3大领域(科学研究、物质需求、生存环境)中,沉积盆地均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中展布面积大、发育时间长的大中型盆地(如含油气盆地)意义更为重要。沉积盆地是地史上地壳或岩石圈较长时间相对沉降、沉积物在其中不断充填过程中的一种负向地壳构造。将沉积盆地动力学定义为:直接控制和明显影响盆地沉降和沉积充填的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有机耦合的统一动力学系统和演化过程;属地球动力学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盆地沉降动力的不同,将盆地成因划分为热力、应力、重力和复合成因4种类型。从厘定和揭示盆地沉降、沉积和堆积中心的分布位置、演变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入手,剔去非沉降作用产生的沉积效应,有可能揭示沉降作用特征和其与沉积、堆积中心的时空演变关联及原因。活动性强、深部作用活跃、后期改造强烈是中国沉积盆地的重要特点,这由中国大陆的特性所决定。根据后期改造的主要地质作用及改造形式的不同,将改造盆地划分为8种类型。剔去后期改造的影响,系统恢复原始盆地面貌,为深刻认识和揭示盆地演化改造过程和油气成藏、定位及分布的重要基础。根据改造盆地的地质实际和笔者的研究实践,探讨和提出了改造盆地研究和油气评价的思路及程式;从绝对时间和相对时限两方面,具体厘定了中国盆地油气晚期超晚期成藏定位的时限。探讨了深部作用对油气富集的影响、油气逸散及其地质效应等问题。含油气盆地动力学研究系统可划分为成盆、成藏和评价3大次系统。在盆地演化和改造过程中,各次系统及子系统之间联系密切、相互作用。倡导沉积盆地研究遵循"整体、动态、综合"的总则。世界已探明的砂岩型铀矿床逾82%与已生产的油气田或煤田同盆共存。这4种主要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富集存在普遍,但其富集成矿区分布却有明显的分区性,其中尤以中东亚地区典型。在中东亚能源矿产成矿域诸盆地中,多种能源矿产赋存和分布的特点为:空间分布复杂有序、各含(储)矿层位及地区联系密切、成藏(矿)定位时期相同或相近、赋存环境和成藏(矿)作用有机相关;铀成矿过程和主成矿期与区域动力学环境演变有明显地响应关系,并与所在盆地油气的成藏定位时期基本一致;表明其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和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沉积盆地集多种有机和无机、金属与非金属矿产以及水资源等共存于一盆,是诸多沉积矿产同盆成生、赋存的基本单元和成藏(矿)的巨型复杂系统,称之为沉积盆地成藏(矿)系统。该系统中各种沉积矿产的成藏(矿)不是孤立存在和单独出现;其形成和分布有机关联、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内在联系形式多样;有其自身的成矿特点和成藏(矿)环境,应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成矿系统与其他成矿系统相并列和区别。本文讨论了小型含油气盆地的类型和其油气赋存条件、成熟盆地再研究的必要性和指导思想,适于中国西部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稳定陆)块、盆(地)、带(各类构造活动带)系统动力学等。地球和盆地均属非常复杂的巨系统,运用整体和系统的学术思想,研究地学等复杂性科学是一个有效途径。在复杂系统研究中,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最为重要,同时要重视研究思想和方法论的嬗变,揭示研究对象的个性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3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31]   酒泉盆地群热演化史恢复及其对比研究 [J].
任战利 ;
刘池阳 ;
张小会 ;
吴汉宁 ;
陈刚 ;
李进步 ;
马团校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5) :635-645
[32]   活动性强、深部作用活跃——中国沉积盆地的两个重要特点 [J].
刘池洋 ;
赵重远 ;
杨兴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1-6+23
[33]   改造盆地研究和油气评价的思路 [J].
刘池洋 ;
杨兴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11-14
[34]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多种生烃机制 [J].
郭占谦 ;
杨兴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50-52+64
[35]  
石油地质动力学.[M].(法)佩罗东著;冯增模等译;.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36]  
含油气盆地地质学研究进展.[M].赵重远等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
[37]  
华北克拉通沉积盆地形成了演化及其油气赋存.[M].赵重远等著;.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
[38]  
世界地理.[M].刘德生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39]  
石油地质学进展.[M].赵重远主编;.地质出版社.1988,
[40]  
一般系统论.[M].[美]冯·贝塔朗菲(VonBertalanffy;L·) 著;林康义;魏宏森 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