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的“N+N”结构及其发展

被引:1
作者
张文国
机构
[1]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古汉语; “N+N”结构; 发展; 文化附加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41 [古代语法(文言语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古汉语的“N+N”结构是指“君君”、“臣臣”一类的主语和谓语均由同一个名词构成的句法结构。先秦汉语“N+N”结构中的“N”只能是单音节,“N+N”结构具有很强的粘合性,具体表现在“N”的前后均无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的成分。“N+N”结构一般成对出现,前后对举出现的“N+N”结构中的两个“N”意义相对。“N+N”结构不能独立成句,或者充当主语,或者作复句的前分句。汉代以后,“N+N”结构的粘合性减弱,并且出现了一些新语法功能,比如作谓语、定语、补语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能够进入“N+N”结构框架的“N”全部是具有强社会性语义特征的名词,其社会文化附加义是“N+N”结构之所以成立的最根本的语义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M].杨伯峻;何乐土著;.语文出版社.2001,
  • [2] 古代汉语.[M].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
  • [3] 汉语的句子类型.[M].范晓主编;马洪海等著;.书海出版社.1987,
  • [4] 语法答问.[M].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5,
  • [5] 语法讲义.[M].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2,
  • [6]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吕叔湘 著.商务印书馆.1979,
  • [7] 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79,
  • [8]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丁声树等著;.商务印书馆.1961,
  • [9] 影响名词谓语句自足的语言形式
    刘顺
    [J]. 汉语学习, 2001, (05) : 18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