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花粉密度条件下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异交结实分析

被引:17
作者
秦志列 [1 ]
张风廷 [2 ]
叶志杰 [2 ]
任立平 [2 ]
赵昌平 [2 ]
王志敏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小麦; 光温敏雄性不育; 异交结实; 花粉密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研究了人工授粉和田间不同授粉方式条件下,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的异交结实情况。结果表明,在不育系花后不同时间人工饱和授粉条件下,其异交结实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花后第4天至第8天,异交结实率达80%以上,其中第5天为88%;穗中部异交结实能力最强,但异交结实粒数变异也最为明显;多次人工饱和授粉的异交结实率达94.7%,说明该不育系具有较高的异交结实潜力;花后天数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可以用方程y=-1.457 7x2+20.489x+12.472(R2=0.914 6**)描述,观察值与模拟值相差0~9%。田间不同授粉方式下,距恢复系1.5 m内,不育系异交结实变异较大,2.0 m以外无显著差异;距恢复系0.5 m内,不育系异交结实率较高,行间差异不显著;辅助授粉时,距恢复系1.0 m以内的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和杂交种子重量的增幅最大,异交结实率最高可增加45%。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制种时播种宽度应控制2.0 m,并在花后8 d内,尤其是花后4~8 d进行辅助授粉,可实现较高异交结实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3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雄性不育小麦异交结实研究进展 [J].
刘淑英 ;
秦志列 ;
张风廷 ;
马庆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8) :199-202
[2]   云南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 [J].
杨木军 ;
李绍祥 ;
刘琨 ;
顾坚 ;
田玉仙 ;
杨和仙 ;
周金生 ;
陈佩度 .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04) :27-31
[3]   不同小麦不育类型开颖特性的初步探讨 [J].
高庆荣 ;
于金凤 ;
刘保申 .
作物学报, 2004, (06) :622-625
[4]   杂种小麦繁制种研究和实践 [J].
刘宏伟 ;
张改生 ;
王军卫 ;
王小利 .
西北植物学报, 2001, (02) :345-350
[5]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异交结实潜力的研究 [J].
陈雄辉 ;
万邦惠 ;
陆燕鹏 ;
彭海峰 ;
梁克勤 ;
赵静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1) :1-4
[6]   杂种小麦的研究现状与光温敏二系法 [J].
赵昌平 ;
王新 ;
张风廷 ;
叶志杰 ;
戴惠君 .
北京农业科学, 1999, (02) :4-6
[7]  
Y. F. Li,C. P. Zhao,F. T. Zhang,H. Sun,D. F. Sun.Fertility alteration in the photo-thermo-sensitive male sterile line BS20 of wheat (<Emphasis Type="Italic">Triticum aestivum L.)[J].Euphytica,2006
[8]  
A. Adugna,G.S. Nanda,K. Singh,N.S. Bains.A comparison of cytoplasmic and chemically-induced male sterility systems for hybrid seed production in wheat (<Emphasis Type="Italic">Triticum aestivum L.)[J].Euphytica,2004
[9]  
Y. Mukai,K. Tsunewaki.Basic studies on hybrid wheat breeding[J].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1979(4)
[10]  
A. Ph. Vries.Flowering biology of wheat, particularly in view of hybrid seed production — A review[J].Euphytica,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