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对Cr(Ⅵ)的生物吸附及热力学特征研究

被引:80
作者
李荣华
张增强
孟昭福
李红艳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吸附; 氧化还原; Cr(Ⅵ); 热力学特征;
D O I
10.13671/j.hjkxxb.2009.07.017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以玉米秸秆粉为吸附剂,通过批实验讨论了玉米秸秆粉对Cr(Ⅵ)的去除率、体系初始pH值、吸附剂用量和温度等对水溶液中Cr(Ⅵ)吸附的影响,并讨论了Cr的化学形态变化和吸附过程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向50mL浓度为50mg.L-1的Cr(Ⅵ)溶液中加入0.5g玉米秸秆粉,于25℃、200r.min-1、pH1.0的条件下恒温震荡3h,玉米秸秆粉对溶液中Cr(Ⅵ)的去除率达97.77%,吸附过程伴随着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随着体系温度的升高,玉米秸秆粉对Cr(Ⅵ)的吸附量增加.用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k模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发现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吸附过程特征,在298K时最大吸附量为14.46mg.g-1.对吸附热力学参数ΔG0、ΔH0和ΔS0的计算表明,吸附过程是吸热的自发过程.最后结合FTIR和SEM谱图,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玉米秸秆粉对Cr(Ⅵ)同时存在吸附和还原能力,玉米秸秆粉是具有吸附污水中铬能力和潜在利用价值的生物质吸附剂.
引用
收藏
页码:1434 / 144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改性玉米秸秆对水中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J].
王宇 ;
高宝玉 ;
岳文文 ;
徐秀明 ;
许醒 ;
潘淑颖 .
环境科学, 2008, (03) :703-708
[2]   改性玉米秸秆对水溶液中硝酸根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J].
王宇 ;
高宝玉 ;
岳文文 ;
岳钦艳 .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9) :1458-1462
[3]   米糠和麦麸对水中Cr(VI)的吸附研究 [J].
许彩霞 ;
戴友芝 ;
吴爱明 .
水处理技术, 2007, (09) :53-56
[4]   米糠生物质解毒含铬(Ⅵ)水溶液的研究 [J].
陶长元 ;
刘作华 ;
李晓红 ;
朱俊 ;
杜军 ;
刘仁龙 .
环境工程学报, 2007, (02) :11-15
[5]   玉米秸秆对Cr(VI)表观吸附过程的研究 [J].
张晋京 ;
窦森 ;
王淑华 ;
李翠兰 ;
王玉军 .
土壤肥料, 2004, (03) :28-30+33
[6]   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低成本吸附剂:生物质和地质材料的环境利用 [J].
王焰新 .
地学前缘, 2001, (02) :301-307
[7]   几个吸附等温模型热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 [J].
张增强 ;
张一平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2)
[8]   Development of a new Cr(VI)-biosorbent from agricultural biowaste [J].
Park, Donghee ;
Lim, Seong-Rin ;
Yun, Yeoung-Sang ;
Park, Jong Moon .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8, 99 (18) :8810-8818
[9]  
Removal of chromium (VI) from aqueous solution using walnut hull[J] . Xue Song Wang,Zhi Zhong Li,Sheng Rong Tao.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2008 (2)
[10]  
Adsorption, kinetics and equilibrium studies on removal of Cr(VI) from aqueous solutions using different low-cost adsorbents[J] . A.K. Bhattacharya,T.K. Naiya,S.N. Mandal,S.K. Da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 2007 (3)